
-
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3-28 10:49
病毒專家:復陽並非再感染 質疑核酸可靠性
美國之音28日報導,大陸兩項研究顯示,有高達14%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復後,再次檢測呈陽性,即通常所說的「復陽」。公眾擔心,這些再次檢測呈陽性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是否會成為新的傳染源頭。病毒專家說,複檢陽性並不意味著再次感染病毒。同時質疑檢測手段和方法的可靠性。
報導稱,近日,武漢同濟醫院發現,在對147名治癒出院患者的隨訪中,有5人在康復後再次檢測呈陽性,所謂復陽率約3%。同時,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發現,有高達14%治癒患者,隨訪中再檢測呈陽性。
此前,大陸輸入病例數量不斷增加,以及可能尚未出現任何症狀的病毒「沉默攜帶者」,已經引起公共衛生專家警覺。這兩項研究沒有對這些治癒後「復陽」患者出院後,是否會傳染他人給出結論,消息加劇了國際社會對於大陸可能面臨疫情二次爆發的擔心。這兩項研究也引發對核酸檢測是否可靠的再次質問。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病毒學專家、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病理學教授趙玉琪認為,從目前公布的研究和資訊來看,不能稱其為「再感染」,也就是民間所謂的「復陽」。他從診斷測試、免疫學,以及病毒學的角度,對此做了分析和解釋。
首先,從診斷測試的角度來看,要稱其為再感染,需要證明患者最初檢測呈陽性,然後呈陰性;並且使用同一類型的臨床樣本,進行相同的診斷測試,再次呈陽性。如果使用不同診斷測試方法,即使用於相同的檢測目的,也可能會產生相互矛盾結果。
趙玉琪指出,這兩項研究中康復病人再檢測呈陽性的原因,還有一種可能:由於核酸測定具有超級敏感性,樣本交叉感染也會導致「虛假陽性」結果。那些重新檢測呈陽性的人,沒有人能夠傳染其他人這一事實,支持他的推斷。
醫學專家就核酸測試對康復患者再次檢測的可靠性,也提出質疑。武漢同濟醫院院長王偉醫生對媒體表示,這些康復患者也有可能是此前的檢測結果有誤而顯示陰性;畢竟「核酸測試的準確率為30%至50%」。
趙玉琪認為,從病毒學的角度來看,新冠病毒再感染不太可能發生。不是說絕對不會,在極少數情況下,新冠病毒可能會發生基因變異,從而改變感染途徑。但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有這種情況。
趙玉琪解釋,一般來說,受感染的患者將在最初感染幾周後,產生針對病毒感染的抗體。 一旦抗體產生,至少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防止同一病毒再次感染;這段時間通常不是多少天、而是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