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3-23 11:16

陸債務 已近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前後水平

2016-03-23 11:00 經濟日報 記者林則宏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大陸的企業和個人債務已超過國內生産毛額(GDP)的2倍。日經中文網指出,這相當於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前後的水準。若大陸企業與個人開始優先償還債務,恐將影響投資與消費,從而導致需求進一步萎縮。
據BIS統計,大陸非金融機構民間債務截止2015年9月底已達21.5兆美元,與GDP之比高達205%。日本的民間債務與GDP之比在泡沫經濟時代末期的1989年9月底超過200%,1995年12月底升至221%。
日經中文網指出,大陸的民間債務餘額是在2008年12月底後暴增,主要是受到大陸官方當時為應對全球金融海嘯推出高達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20兆元)的的財政擴張政策與貨幣寬鬆計畫。
美國信評公司標準普爾(S&P)警告,應注意大陸負債比率偏高的金屬、資源、房地産和建築等企業的債務違約風險。此外,大陸家庭負債也因房貸增加,較全球金融危機後的0.8兆美元大幅擴增至4兆美元。
民間債務餘額與名目GDP之比在大陸稱為「槓桿率」。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揚等人所編著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5」也顯示,若剔除金融機構後,大陸實體部門的槓桿率已從2008年的157%,攀升至2014年的217%。
日經中文網指出,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銀行惜貸並積極回收貸款,導致企業破産增加,引發1990年代後半期的日本金融危機。日本花了約十年的時間來壓縮債務。美國在2008年9月底的民間債務與GDP之比達到169%,壓縮債務大約花了4年時間。
報導稱,如果像泡沫經濟破裂後的日本一樣處理債務過剩問題,中國經濟恐將陷入通貨緊縮。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高級經濟學家宮崎浩警告,通貨緊縮將導致中國的金融系統不穩,並對歐美日的經濟也造成衝擊。
大陸《21世紀經濟報導》也引述李揚的說法指出,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在其所比較國家中是最高的。企業負債、槓桿太高,往往會導致銀行出問題,而銀行出問題通常意味著經濟出問題,此一隱含的風險值得關注。
槓桿率過高的問題也已引起大陸官方注意。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所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去槓桿」。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提出的解決方法是加快發展資本市場,他呼籲通過資本市場讓國民儲蓄中更大比例資金進行「股本融資」,以降低債務占GDP的比重。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