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8-27 10:23
溫柔勝剛強?女總統抗疫為何比男人給力?
具體證據顯示,至少在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女性領導人治理的國家,新冠肺炎致死率遠低於由男性領導人掌政之國。儘管這股趨勢未必禁得起第二波或甚至第三波疫情的考驗,箇中原因仍值得探討。
在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最多的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談論疫情時展現的大男人主義言行,包括之前硬是拒戴口罩,每每引來驚愕和嘲諷。在死亡病例緊追在後的巴西,總統波索納洛也對這個流行病嗤之以鼻,認為不過是「小流感」。
相形之下,在新冠肺炎危機處理大致得宜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全國電視演說中以冷靜、清晰的口吻,向民眾解釋疫情嚴重性並呼籲團結抗疫,備受好評。在至今新冠肺炎病故人數僅22例的紐西蘭,總理阿爾登在自宅透過臉書直播與紐國民眾溝通,既平實、親民、有說服力,同時又撫慰人心。
在新冠肺炎死亡264例的挪威,總理瑟爾貝克向國人說:「太多事情同時發生,恐懼是OK的。」她在坦承脆弱感的同時,也投射出堅強的能力。
比較男性和女性領導人的抗疫表現,可能落入性別刻板印象或個人好惡的窠臼。為避免只根據傳聞軼事做評斷,利物浦大學的Supriya Garikipati和雷丁大學的Uma Kambhampati採用統計至5月19日的數據,依據人口、經濟、性別平等、旅遊開放度、公衛支出和老年人占比等因素,比較19個女性領導的國家與其「最近鄰國」的抗疫表現。(台灣由女總統蔡英文領導,且至今新冠肺炎病故僅7例,但因不屬於聯合國會員,而未列入這項調查。)
結論十分清楚:由女性主政的國家,平均而言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只有男性統治國家的一半。何以致此?
一部分原因是,女性領導人下達封鎖抗疫令的時間通常比較早,因此更有機會平抑全國疫情曲線。舉例來說,阿爾登稱這種做法是先苦後甘;在100天未出現本土病例後,最近紐國新增確診病例又竄升,促使她再次下達暫時封禁令。這更令人想問:為什麼女性領導人做這類棘手決定時,比男性更迅速果決?
彭博資訊專欄作家克魯斯(Andreas Kluth)指出,理由之一是,女性比較厭惡風險,而多數研究結果支持這種論點。不過,世界各國領袖今春面對的不只是風險比較高或比較低的問題,而是在「人命損失」和「經濟損失」兩種風險之間作取捨。因此,誠如報告執筆者指出,男性與女性領導人之間的差別在於,女性領導人寧可選擇走人命損失風險較低但經濟風險較高的路,而男性領導人選擇走相反的路。當然,久而久之,人命損失與經濟損失之間變得密切相關。
女性通常與國民溝通的方式也不同。長久來的假設是,女性領導人傾向採取「較民主或鼓勵參與」的溝通方式,男性傾向「較獨斷或發號施令」的溝通風格。這難以舉證證明,但研究員仍在探究女性領導人在做決策時,是否在領導風格中融入更多的同理心或更訴諸情感。
人際關懷、同理心和參與式的作風,顯然在號召全民對抗疫情方面有幫助。這需要建立並維繫一種全民共識:這是一場嚴重威脅,為保護他人有必要做犧牲,必須在個人自由與公衛考量之間作權衡。向全國公民做這種喊話,對政治強人似乎特別難說出口,但對其他領導人,不論是女性或男性,可能相對容易。
儘管個人領導風格往往超脫性別框架,比方說有「鐵娘子」之稱的已故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會如何因應新冠危機,無從得知。話雖如此,從目前為止疫情期間呈現的態勢來看,多多運用「較女性的領導風格」是有助益的。目前193個聯合國會員國中,僅19國由女性領導,顯示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