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4-10 10:31
陸水泥反傾銷稅延長 掀論戰
陸水泥反傾銷稅延長 掀論戰
2016-04-10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台灣對大陸進口水泥2011年時宣告課徵為期五年的反傾銷稅,力阻對岸水泥進口,隨反傾銷案即將在5月到期,代表國內水泥業的台灣區水泥同業公會為避免不公平競爭,傾向繼續課徵,部分混凝土及貿易業者則主張開放,雙方對立情勢升高。
主管該案的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及財政部賦稅署最快將在4月底立案,啟動公聽、調查等程序,屆時將為雙方角力戰場。
經濟部貿委會經調查程序,在2011年宣布大陸水泥合乎世界貿易組織(WTO)定義的傾銷要件,對其課徵90%的反傾銷稅,其中落日期限定為五年,至今年5月即將失效,由於大陸水泥進口恐牽動國內水泥和混凝土市場生態,引發業界高度關注,紛紛表達立場。
國內水泥業力主政府應對大陸進口水泥繼續課徵高額反傾銷稅。水泥公會強調,水泥業絕不反對競爭,事實上台灣對越南、日本、南韓水泥都開放進口,而是反對在WTO架構下的不公平貿易競爭,現階段對岸水泥在本地市場供過於求,就如同鋼鐵業般,難保不會以低價傾銷方式紓解其本地市場壓力。
水泥公會說,台灣每年水泥需求約1,100萬~1,200萬公噸,大陸去年水泥產量高達24億公噸,對台輸出五、六百萬公噸可說是小兒科,但絕對會嚴重衝擊市場秩序,更恐把國內水泥業「連根拔起」。
國內部分混凝土業者及進出口商則持反對意見,主張不應繼續對大陸進口水泥課徵反傾銷稅,主要立論在於大陸水泥價格低廉,目前價格僅為國內一半左右,若引進國內,可大幅降低公共工程及民間建築的建造成本,就總體經濟來看,有抑制物價水準的效用,可說關係全民福祉。同時,引進大陸水泥也有利環保。
水泥公會強調國內水泥廠皆符合環保法規,且水泥為涉及國安和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需有自主性,絕不能仰人鼻息。
針對即將到期的反傾銷案,財政部賦稅署正在蒐集各方意見,最快在4月底或5月初立案,交由經濟部貿委會進行為期一年的調查,調查期間對大陸持續課徵反傾銷稅,初裁結果預計最快年底出爐,明年2、3月後宣布終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