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oyful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10-03 21:59
太子入帳高峰 Q4犀利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太子建設(2511)第4季進入營運高峰期,法人表示,公司位於內湖潭美段的其中一棟商辦大樓,已在去年以總價32.51億元售予葡萄王及其子公司,由於該案預計10月交屋,以營業利益率約22%至26%、股本166.23億元計算,對公司第4季每股挹注可達0.4到0.5元。
太子建設今年上半年可入帳個案包括竹北「中央公園」,桃園「太子馥」一期、台中「太子馥」和「太子道」,以及台南「峰雲會」二期、高雄「太子花漾城」等,還有北市信義計劃區豪宅「台北信義」的銷售入帳款項,帶動上半年稅後純益達6.73億元,每股純益0.45元,表現持穩。太子建設昨(2)日收12.1元,漲0.05元。
除了上述個案挹注,太子建設最受矚目的就是10月取得使用執照的北市內湖潭美段商辦大樓案,兩棟商辦大樓總銷約68.9億元,其中一棟已在去年8月以總價32.51億元售予葡萄王及其子公司,法人指出,由於該案10月取得使照後,有機會年底交屋入帳,將推升太子單季營運衝高,僅該案對公司每股挹注即達0.4到0.5元。
不僅內湖商辦案將貢獻營運,包括台中總銷19.5億元、已售近九成的「景雲現」也將貢獻營運,另外已完銷的台中「雲世紀B、C」案,合計總銷達32億元也將完工挹注。台南「太子Win-W會館A、B」案,以及「太子Win-W別墅」,也分別銷售64%、31%,三大案預計貢獻營收約9.44億元。
圖/經濟日報提供
台大成大BOT案 爭取證券化
太子建設旗下台大、成大學生宿舍BOT案擬進行公共建設證券化,專家指出,該案因牽涉政府對相關法令條文的認定,若能對債權對象做明確解釋,未來此案將成為資產證券化範本,不僅讓建商在資金調度上更具彈性,更大幅提高民間企業願意承攬政府其他BOT案意願。
太子建設台大、成大BOT案已營運約五年,其中兩案營運期分別還有42、30年,太子建設投資資金約50億元,目前對公司年營收貢獻約4.5億到5億元,獲利貢獻約1.2億到1.5億元,每年每股挹注約0.07到0.09元;對此,太子建設協理吳建螢表示,此案目前仍有法令規範內容需突破之處,全案仍未定案且無時間表。
專家表示,由於BOT案不得進行產權移轉,因此無法發行像是REAT(不動產資產信託)、REIT(不動產投資信託)等發行債券或基金等商品擁有固定收益,以太子建設台大、成大BOT案來說,由於經營收益對象為消費者(學生),在債權對象不固定且不明確,是否適用法規,還有待政府對相關法令認定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