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8-16 10:33

美股熊市玩假的 但若泡沬脹爆將弄假成真

今年3月在新冠肺炎疫情襲擊下,美國股市以空前最快速度墜入熊市(空頭市場)。但此刻回顧這段來時路,投資人可能覺得今年熊市來去匆匆,好像沒發生過一樣。

巴隆周刊(Barron's)股市專欄作家雷維松(Ben Levisohn)撰文表示,或許真的沒發生過。



美股上周表現仍然不錯,標普500指數周線漲0.6%,收3372.85點;道瓊工業指數全周勁揚1.8%,收27931.02點;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0.1%。現在,標普500指數只差0.4個百分點,就要攀回2月19日的歷史高峰。


換句話說,假如投資人2月19日就開始昏睡,直到8月14日才醒來,可能認為什麼事都沒發生。


假設標普500指數果真衝上歷史新高,這將締造史上從熊市谷底翻揚並再度登頂最快的紀錄。先前最快紀錄是費時310個交易日,從1966年2月9日熊市低點,到1967年5月4日再創新高。


所謂「熊市」是指從前波高峰回跌超過20%。按這傳統定義來看,美股今年確實遭「熊吻」:標普500指數從2月19日波峰跌到3月23日波谷,跌幅達34%,遠超過20%的熊市定義門檻。


但雷維松指出,另有其他方式可反思這波跌勢是否真的是熊市。例如,道瓊市場數據顯示,典型的「峰頂至峰頂」復甦平均費時1542個交易日,所以,美股這波反彈如此快速並不尋常,其中必有其他因素。


此外,熊市也該象徵與「昨日之非」劃清界線。2007年至2009年那波金融危機就是如此,銀行從表現最佳的類股淪為落後類股;又如網路股泡沫爆破後,科技股跌得淒慘,價值股投資人則大賺一票。


Marketfield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Michael Shaoul認為,美股這波跌勢可與昔日兩波大跌相提並論,其中一波符合傳統定義的熊市,另一波則不符。


第一例發生在1987年,當時標普500指數從空前新高峰回跌34%,期間包括「黑色星期一」單日崩跌幅度就超過20%,所寫的史上最大單日跌幅紀錄保持至今。第二例發生在1998年,那年爆發新興市場債務危機,避險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拖累標普500指數下跌19.3%。這兩個往例有共通點,就是在聯準會(Fed)大力救市下,都迅速反彈,而且最後又催生出新的泡沫——前者產生的泡沫在日本,後者則在科技股。


依Shaoul之見,今年美股大跌後強彈,又逐漸吹大另一個泡沫。他在研究報告中寫道:「在當前情況下,央行獲『幸運之神三度敲門』的機率似乎很小。我們愈來愈相信,現在正逐步邁向某種形式的『泡沫麻煩』。」


這說法信不信由你。美銀(BofA)分析師John Murphy就認為美股這波漲得有理。以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為例,今年股價已飆漲295%,漲到1650.71美元,這是因為特斯拉拜股價漲個不停之賜,有辦法取得源源不斷的便宜資本,可用於投資未來的成長,而這又吸引更多買盤追捧。


同理,這種「良性循環」,也可說明美股為何漲到遠超出基本面所能支撐的價位。資產管理公司Thornburg執行長Jason Brady指出,近幾個月來領漲的公司有些共通點,包括疫情讓他們更強大,且能在Fed把利率降到遠低於通膨率的水準時,仍能提供成長。


Brady認為,這固然是很好的投資題材,但似乎開始顯得漲過頭了。


如果美國股市現在已進入泡沫狀態,那麼,什麼會戳破這個泡沫呢?BTIG策略師Julian Emanuel舉出下列幾種可能:


●疫苗問世。這可能促使投資人拋售在家上班受惠股,改買經濟敏感股。


●利率回升。這將帶動金融股上漲;過度膨脹的估值比率將遭到壓縮。


●美中緊張關係持續升高。這可能讓最近一飛沖天的科技股遭遇逆風。


或許到那時,「真正的」熊市就來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