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7-13 23:02

安倍經濟學3.0若要成功 須接受強勢日圓

安倍經濟學3.0若要成功 須接受強勢日圓
2016-07-13 22:40:23 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執政聯盟10日在參議院大選中獲勝,獲民意第三度授權領導日本振興經濟。在辜負選民2012年和2014年的兩次付託後,安倍這次能否兌現結構改革承諾,且讓人拭目以待。
巴隆亞洲專欄作家皮塞克(William Pesek)撰文說,「安倍經濟學第三版」(Abenomics 3.0)能否擺脫前兩版失敗的命運,一大關鍵在於改弦易轍、放棄「愚蠢」的弱勢日圓政策。
皮塞克指出,安倍承諾砸錢建高速鐵路和推出新的工程計畫,但即使花大錢投入公共建設,只能提供經濟短期的刺激,無助於活絡日本的長期經濟成長和提升國際競爭力。
今年來日圓升值16%,也反映安倍經濟學1.0和2.0效力盡失,以致市場如今自行矯正先前的日圓貶值路線。
日圓貶值初期,日本企業獲利的確為之一振,也推升了日經股價指數,安倍以為這就足以促使企業主管為員工加薪、擴大投資,進而帶動經濟成長進入良性循環。不料近1,300個日子過去了,日本消費者的所得仍停滯不前,家庭與企業支出欲振乏力,使日本險些陷入另一波經濟衰退。更糟的是,安倍的弱勢日圓政策已招致反效果。
皮塞克認為,日圓走勢180度大轉彎,對日本其實不是麻煩,而是重新調整的契機。不少市場人士指望日本銀行(央行)拋售日圓或把負利率降得更低,但皮塞克認為,讓日圓升值才能讓「安倍經濟學第三版」邁向成功之路,建議兵分三路拯救日本經濟。
一,督促企業革新。東京當局促貶日圓,讓企業變得安於現狀。日圓自2012年以來走貶,形同給企業一份大紅包,讓出口商變得怠惰,而不思創新和整頓。
日圓升值會對日本企業施加改革壓力。以德國為借鏡,當年德國馬克或後來的歐元升值,德國出口商的反應不是埋怨或遊說當局讓貨幣貶值,而是努力調適和創新,趁匯率升值時大舉整頓產業。相較下,日本企業仍在作困獸之鬥。
皮塞克認為,安倍經濟學實施三年半來,對日本競爭力的打擊甚於提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助力,而且讓企業更不可能提高或甚至維持目前的員工薪資水準。令人遺憾的是,安倍在鼓勵創業熱潮、創造新工作方面,也毫無建樹。
二,賦權日本企業朝海外擴張。日本最大的經濟挑戰是人口老化和人力萎縮。國內成長機會減少,促使豐田、優衣庫(Uniqlo)母公司迅銷(Fast Retailing)等企業進軍成長較快的海外市場。
與1980年代日本企業得意風發的海外擴張潮不同,這一回累計規模達230億美元的海外收購行動,則是基於求生存的必要性和務實的盤算。1980年代,日企大買形形色色的外國資產,戰利品包括美國加州的圓石灘高爾夫球場和環球影城、紐約的洛克斐勒中心,以及莫內、畢卡索和安迪沃荷的名畫,目的是在拍賣場成為鎂光燈焦點。如今,日企選擇在成長強勁的地點擴張事業,例如印度、菲律賓或美國。
然而,安倍貶抑日圓,使企業的海外收購行動受限。現在,日圓升值使企業的購買力隨之增強。當然,若是工作留在本國內是最理想(假使安倍利用前兩次選舉的民氣推動改革、活絡經濟,本可能收到這樣的效果)。但是,日本愈是一直把注意力聚焦於日益萎縮的國內市場,國內就業人數和獲利愈是會下滑。
三,降低貨幣戰機率。日本當局操縱日圓匯率、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成長,招致罵名是咎由自取。而且,此舉還給中國一個擋箭牌,得以讓人民幣貶值刺激經濟成長,使七大工業國(G7)難以批評北京、首爾等地操縱匯率,因為G7成員之一的日本也這麼做。日圓升值則讓G7能大聲譴責這種以鄰為壑的政策。在全球市場脆弱之際,此刻最不樂見的,就是亞洲兩大經濟強國再爆發一波貨幣競貶戰。
此外,日圓升值意指日本能以更便宜的成本進口能源,彌補國內核電廠幾乎全面停擺造成的電力缺口。日圓升值也是信心回升的跡象,可吸引更多外國資本,長期而言可支撐日本的股市與債市。
問題是,安倍政府會不會依循市場的帶領,放手讓日圓升值?情況看來不妙,給企業大紅包的傾向,似乎凌駕於調整政策的意向。但皮塞克說,隨著安倍經濟學邁向四周年,檢討聲浪勢必隨之高漲,市場正奉勸安倍揚棄貶抑日圓的瘋狂行徑,安倍若是夠明智,應聆聽這些聲音。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