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7-22 20:05
觸控面板 又一個新興慘業
觸控面板 又一個新興慘業
2016-07-22 14:57:09 聯合晚報 記者曾宛琳/台北報導
觸控面板廠受到大陸觸控廠低價殺到見骨的競爭衝擊,部分業者陸續退出市場,從達鴻董事會決議向法院聲請宣告破產這案例來看,繼過去DRAM、面板、太陽能、LED四大產業被冠上過「慘業」之名後,又將成為另一新「慘業」。
由於觸控面板產業競爭激烈,台灣多數廠商面臨長期虧損困境,因此造成多數廠商紛紛進行轉型,其中牧東早在2013年9月25日宣布退出觸控面板市場,成為國內第一家退出觸控產業的公司。隨之勝華科技進行財務重整,勝華前幾年已發生財務危機,該公司便宣布重整、退出市場。
現在達鴻倒閉,另一家廠商介面也進入債務協商、縮小營運規模,介面去年營收為41.91億元,年減57.5%,稅後淨損26.18億元,每股稅後大虧18.63元,創下掛牌上市以來最大虧損。而其另外的觸控面板廠洋華,則是從2012年虧損以來,虧損幅度一年比一年大,已經連虧4年,洋華目前改採用選擇性接單以避免虧損金額持續擴大。
觸控面板大廠宸鴻也曾當過觸控股王,股價最高逼近千元大關,坐過台股「千金」寶座,但昔日觸控股王因為看重微軟及英特爾的Win8所能帶來的商機而擴產,但市場反應卻不如預期,導致業界投資的產能閒置,宸鴻也因此跟著慘摔一跤,宸鴻去年第3季甚至繳出台股史上季每股淨損最高紀錄的成績單。
宸鴻去年開始陸續啟動調整公司體質活動,把獲利較差的產品線也剔除掉,也把獲利性較差的客戶做刪選,營運才慢慢擺脫陰霾。
觀察站/餅沒做大 恐難回春【記者曾宛琳/台北報導】觸控面板變新「慘業」,在於終端產品需求的餅沒做大,競爭者卻多又強,加上政府也沒專法扶植,以及過度依賴單一客戶,諸多因素讓觸產業逐漸走向末路。
台經院資深產業分析師曾俊洲表示,觸控面板業歸在光電業裡面,屬於小型光電產業,以經濟規模來看,去年全年台灣生產部分,面板部分,產值高達7311.03億元,但觸控面板產產值卻只有160.43億元,由於產值規模小,並不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因此也沒特別訂一個專法去扶植。
若以需求端來看,目前所需要的觸控面板產品雖然很多,不過大宗仍是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但根據市調機構TrendForce統計,今年第1季全球平板電腦出貨3520萬台,季減35%,年減7.9%,顯示出平板電腦銷售展望不佳。另去年蘋果iPhone 6s/6s plusSE銷售不佳,加上行動服務商減少補貼,造成消費者換機潮延後,根據IDC統計資料,全球年增率僅0.2%,比2015年第四季更是大幅衰退16.92%。
曾俊洲表示,由於高階觸控產品都被龍頭廠商包走,而中低階產品,一般面板廠商就可以自行製造,沒必要另包給觸控面板廠商,都讓經營越來越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