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海洋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9-24 10:08
企業債頻違約 陸祭打空利器
企業債頻違約 陸祭打空利器
2016-09-24 04:12:49 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大陸企業債務違約頻傳,今年迄8月中旬,至少41家企業創下人民幣254億元債券違約,連國企東北特鋼也連環爆。眼看年底將面臨人民幣4.12兆元到期兌付高峰,中國版CDS和CLN交易規則昨(23)日發布並即日實施,祭出打空利器。
華爾街見聞報導,CDS最受關注,CDS類似於對債券違約的保險,可在保留資產所有權前提下,向交易對手出售資產所包含的信用風險,進而平抑對沖信用風險,有助於增加債市流動性。簡單來說,CDS是放款人可移轉信用風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而CLN是憑證類信用風險緩釋工具。
舉例來說,A借錢給B,每年賺利息,到期還清本息;但B可能跑路,於是找C商量分擔風險,只要每次B付利息時,按比例付保險給C,到時B跑了,剩下沒還的錢由C代還,不用擔心最後血本無歸。這合約就是CDS。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六年前就首次試圖引入,提供銀行及其他投資者能夠對沖違約風險;然而,當年大陸信用債實質性違約很少出現,因此CDS無疾而終。
如今大陸企業債務黑洞越來越大,尤其風險較高的債務違約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化工、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
煤炭大省山西就熱切希望從信用違約互換機制中受惠,認為CDS能讓陷入困境的煤炭企業,透過信用違約互換交易,跳脫壞帳危機,取得融資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