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洋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6-10-24 17:04

生技有看頭 創投力挺

生技有看頭 創投力挺
2016-10-24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根據顧問諮詢服務公司資誠和美國創投協會最新公布的報告,2016年第3季生技產業吸引18億美元資金進駐,僅次於軟體產業;累計今年前三季,創投資金共投入近55億美元在生技產業,顯示出生技產業挾創新及成長優勢,持續獲得專業機構資金青睞。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Evan McCulloch)表示,時序接近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打壓藥價的言論,造成近期生技股表現波動,但截至目前為止,藥價議題的言論僅止於競選語言,而非正式立法,對生技或製藥產業今、明年發展的負面影響有限,從創投資金不斷投入生醫產業可以獲得印證。
麥可羅指出,生技產業基本面強勁,近年許多領域例如免疫腫瘤療法、基因療法等取得進展,顯示產業創新動能強健。其中看好臨床價值高、醫療需求尚未被滿足的領域,如癌症及罕見疾病,二大領域的成長性佳,且因藥物替代選項較少,較不易受藥價壓力影響。另外,5月以來生技產業併購活動增溫,大型製藥商現金充沛,欲透過併購中小型業者,強化旗下產品線及競爭優勢的意願強烈,擁有創新技術或潛力產品的中小型生技公司,成為被併購的主要目標,有利生醫類股。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醫療產業第3季曾一度強彈,但由於11月8日的美國總統大選迫近,藥價議題造成製藥、生技次產業走勢轉弱,抵銷醫療器材次產業表現,使整體醫療產業年初以來累積報酬不如全球股市。
目前製藥、生技、醫療器材、醫療服務等四大次產業本益比同步下修,以生技次產業近期的減幅最顯著,投資人布局醫療保健產業時,可以秉持兩大戰略,一是選擇納入各次產業的醫療基金,減少資產的波動度;第二是定期定額分批布局,降低進場的擇時風險。經濟日報提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