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洋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6-11-18 07:41

境外基金 規模再縮水

境外基金 規模再縮水
2016-11-17 23:32:58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10月境外基金規模再減240億元,連二月下滑,主要受10月美國總統大選造成全球股市承壓影響,股債基金規模雙縮水,僅高收債、貨幣市場及指數股票型基金(ETF)逆勢成長。
美國總統大選發展出乎市場預料,10月美股超過半數的交易日下跌作收,甚至創35年來最長連跌紀錄,MSCI世界指數亦寫下僅次於今年1月的跌幅,打擊國內投資人信心。上月股票型基金規模滑落至1.2兆元,改寫八個月來新低,一般債券型基金則改寫今年以來新低,股債齊落是境外基金規模單月大減主因。
傳統股債資產中,僅高收債一枝獨秀,單月規模增加近50億元,摩根投信副總林雅慧分析,受惠布蘭特原油期貨一度衝破53美元,且10月油價仍維持近一年高點區間,帶動摩根大通全球高收益債指數創下535的歷史高點,也造就10月高收債基金受到買盤青睞,規模逆勢突圍站上9,256億元的11個月高峰。
除了今年以來高收債市止跌反彈,穩定配息機制也是推升高收債基金買氣不減的原因。由於國內投資人偏好投資成果落袋為安,而多數高收債基金提供配息機制,且高收債相較一般債券基金,較能受益美國景氣復甦,符合投資人追求穩定現金流與資本成長的需求。隨著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入主白宮,選舉不確定性消除,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川普的親商政策,主要透過減稅及擴大財政支出的方式,擴大刺激經濟成長力道,同時主張降低金融與能源業規範,對於醫療業秉持較溫和的態度,預期有利三類產業的評價獲得提升,支撐高收債價格表現。
此外,目前能源、金融、醫療產業高收債指數的殖利率仍有7.5%的水準,優於大盤的6.8%,具有收益吸引力,在金融市場短線震盪後,三類產業可望受惠政策題材形成增值利基,投資人可留意拉回的低檔投資時點。經濟日報提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