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洋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12-05 07:24

槓反ETF夯 避險一把罩

槓反ETF夯 避險一把罩
2016-12-05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國內ETF市場從2014年10月31日由元大投信領先發行第一檔大中華區槓桿/反向型ETF以來,伴隨國際重大事件發生,槓桿/反向型ETF已成為台灣投資人因應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下靈活多空操作工具,也是今年投資市場最大的特色。
根據CMoney統計,截至12月1日為止,包含證信與期信之ETF規模為2,855億元,若按連結國內、外標的來區分,以元大投信在國內型、海外型規模(包含證信與期信之ETF)分別都位居第一,規模分別為1,339億元、630億元,若僅看槓桿/反向型ETF,則更是以元大投信規模達1,133.9億元居首,今年以來增加近800億元,成長幅度達235.6%,所涵蓋的資產類別也是同業中目前最多元。
槓桿/反向型ETF今年交易極熱絡,如今年英國脫歐、美國總統大選,讓T50反1(00632R)單日分別創下32.5萬、32.6萬張成交量新紀錄,近日因為受到OPEC達成減產協議,則帶動元大S&P原油正2(00672L)單日出現18.52%的漲幅,創下ETF單日漲幅新記錄,去年則是元大滬深300正2在陸股行情大漲的表現下,單日曾出現逾17%的漲幅。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分析,槓桿型部分以陸股的規模相對較大;在台灣投資人持有台股、美股等核心部位,則需要避險工具,連結台股、標普500指數等反向型ETF規模今年都有明顯成長。
劉宗聖提醒,投資人在操作槓桿/反向型ETF時,特別要留意這類ETF的期間性(duration)問題,槓桿/反向型ETF具有每日重設特性,如槓桿2倍ETF,若追蹤連結之指數單日上漲1%,該ETF追求漲2%之槓桿效果,反向型也是,若指數單日下跌1%,該ETF追求漲1%之避險效果,也就是說這類產品的期間僅有一天,適合短線操作,不適合長期持有,並不能將槓桿/反向型ETF的波段表現,拿來跟大盤指數的波段表現相比較。
劉宗聖認為,槓桿/反向型ETF並非所有投資人都適合投資,且因為槓桿/反向型ETF的波動大,也不適合投資人長期持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