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7-11-22 07:17

中國平衡基金 績效亮眼

中國平衡基金 績效亮眼
2017-11-22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下半年來MSCI中國指數大漲23.4%,在亞股表現名列前茅,更增添中國資產的吸引力,而中國平衡型基金因能同時掌握股債資產的成長潛力,不僅反映在基金績效上,也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公布的最新資料,國內投信發行的中國平衡型基金規模,以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逾55億元最高,且10月還獲5.07億元的淨申購金額,另外,復華中國新經濟平衡基金與滙豐中國多元資產入息平衡基金,最新規模也都在20至25億元的水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平衡型基金今年在股債皆多頭的挹注之下,績效不輸純股票型基金,例如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復華中國新經濟平衡、華頓中國多重機會平衡基金,今年迄今報酬高達三成。
針對陸股後市,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產品經理人張致寧指出,隨中國資本開放腳步,國際資金對於板塊偏好開始產生變化,包括滬深港通、債券通、A股入摩等,法人資金布局開始扭轉中國股市過往較為投機的投資風格,相對中國本地散戶比重較高的短線轉機炒作風格,多數機構等長線海外資金,更看好中國A股高息企業的投資機會,這些企業多屬質優的大型藍籌股,包括銀行、消費、工業等產業,因此成為今年來法人資金主要買進標的。
張致寧進一步分析,雖然今年A股漲幅落後MSCI中國指數與H股等境外中資指數,但統計6月A股入摩後,北向通日均量自上半年的8.96億人民幣躍升至13.3億人民幣,顯示資金入市A股情緒顯著加溫。
復華中國新經濟平衡基金經理人黃媛君表示,中共19大會議以去槓桿、控債務、確保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以及工業改造以提升內需消費為未來經濟發展主軸,更加強化反貪腐、穩經濟、促改革的政策方向,利好股市發展,預期指數將呈緩步向上格局。此外,中國債券通成功推動後,有助於國際債券指數公司循MSCI納A股的模式,將中國境內債市納入其主流國際債券指數,吸引外資流入中國境內債市。

經濟日報提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