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8-10-16 11:00

投信基金規模縮水

受全球貿易戰、企業季底資金需求大、美國升息等因素影響,投信基金9月面臨沉重贖回壓力,整體規模較8月減少287億元,減幅1.1%,為今年「唯二」淨贖回月份,又以國內貨幣型、國內指數型、國內股票型三大類被贖回賣壓最大。
值得留意的是,受到美債殖利率飆升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上周出現連鎖性股災,台股上周五大跌逾600點,昨(15)日再跌144點,10月國內股票型基金規模是否進一步縮水。

經濟日報提供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9月底,國內投信基金規模降至2兆4,902億元,今年以來另一個單月衰退的月份是6月。
其中,9月規模減少最多的是國內貨幣市場型、大減350億元,而國內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與國內投資股票型基金分別減少151億與139億元;增加最多的分別是跨國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跨國投資一般債券型基金、跨國投資平衡型組合基金,各增加301億、190億與60億元。
若以單一投信公司管理資產規模來看,以元大投信減少107億元最大,其次為統一、復華投信,各減63、59億元,都是以股票型基金見長的投信業者。
針對9月投信基金變化,法人分析有三大原因,一是企業季底資金需求提高,輔以美國漸進升息政策引導資金轉向,造成國內貨幣市場型基金規模大幅減少;二是美國聯準會9月再度升息1碼,美債殖利率蠢動,以及貿易戰峰火四起,部分資金先行由股轉債,或轉進平衡型資產避風頭;三是台股9月上旬再次失守萬一大關,雖然下旬反彈再度收復11,000點,但投資人不耐久震,資金先行退場觀望。
第一金全球大四喜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呂彥慧表示,10月以來,金融市場餘波盪漾,肇因於美債殖利率陡升與美中關係再次劍拔弩張,引發投資人恐慌情緒,建議投資人分散布局成長、收益型兩大資產。
成長型著重長期發展趨勢向上的創新產業型基金,如FinTech金融科技、AI精準醫療、機器人等;收益型資產則著重配息為主的資產,包括水電瓦斯與基建等高股息基金、高收益債基金等,透過配息帶來的現金流,抵銷短期資產價格波動帶來的衝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