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12-08 08:57
一周的哪天最適合存錢? 金融創新教父有答案
金融創新教父、Bank4.0作者布雷特、金恩(Brett King)7日在台北金融科技展開場演說中,分析銀行的過去和未來。他說,未來「科技業者」鐵定主導銀行服務客戶的通路,7年後、2025年,使用行動錢包App者會大於傳統銀行帳戶使用者。因為銀行不再有分行、不再要客戶「臨櫃」就能提供服務,他也預測,到2030年,全球最大的銀行,客戶可能有3億到30億人,接受沒有藩籬最即時的金融服務。
金恩說,全球最古老的銀行源自13世紀的義大利,至今有750年歷史。Bank即來自義大利文,意思是「在市集中的一張長板凳」。當年若出現交易問題,因為沒有紓困機制,可能有人會「打壞長凳」、即「破產」,也是源自義大利文的「打破板凳」。
1950年起,科技逐步被納入銀行產業,大型電腦主機在美國銀行業出現,做為會計財務紀錄。1980年後,「電話銀行、ATM、網銀」等自助服務興起,用以滿足「銀行營業時間之外」的客戶服務需求。
金恩說,他寫Bank3.0時意識到,銀行服務不一定要再依循傳統運作模式,因為科技發展,新的服務型態已出現。有人會問「若沒有分行,客戶如何存錢」?金恩說,全球最成功的「存款行為」,其實不是來自銀行,而是大陸「餘額寶」。據統計,餘額寶儲蓄總額高達3000億美元,超過台灣和世界絕大多數銀行的存款規模,但餘額寶根本沒有「分行」。
在Bank3.0後,金恩說,自己花了6年在想Bank4.0是什麼,他後來發現,透過「第一原理(功能為王)」的思維,才能帶來徹底全新顛覆。金恩舉例,ApplePay雖透過手機支付,但只是把原本金融業的傳統思維擴張而已「沒有真正突破創新」。
但誰能顛覆創新?似乎還是科技業者,金恩說,馬雲曾說,10年之內,阿里巴巴客戶數會大過「沃爾瑪(Walmart)」。馬雲所持理由是,若沃爾瑪要增加1萬名新客戶,要有新的分店和倉儲「但對阿里巴巴來說,我只要有新的伺服器就好了」。所以,未來的金融服務,關鍵在「用不同的方式去觸及」消費者。金恩說,餘額寶不用分行、更不需要在「紙上簽名」,卻讓金融服務無所不在。
金恩說,在無所不在的金融服務年代,「科技業者」鐵定將主導銀行服務客戶的通路,且在更多人口習於「線上」使用金融服務後,7年後、2025年,使用行動錢包App者會大於傳統銀行帳戶使用者,也因為銀行不再有分行、不再要客戶「臨櫃」就能提供服務,他預測,到2030年,全球最大的銀行,客戶可能達3億到30億人,接受沒有藩籬最即時的金融服務。
此外,因為會有更多人,從AI(人工智慧)獲得金融服務和建議,未來的金融服務,會與個人背景和行為脈絡更為相關。金恩說,像「一周的哪一天最適合存錢」,答案可能是「周四上午的7時到9時」。原因很簡單,因為AI根據人的行為模式知道,周六快到了,你得把部分錢先留下來,別在周末狂歡時全都花掉,才有機會存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