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9-07-06 08:39
動能因子選股1個月後須重新選股
Jegadeesh and Titman在1993年提出的研究顯示,從過去大量資料統計來看,藉由買入過去的贏家及賣出過去的輸家,這樣的策略在後續3到12個月內,買進贏家的績效會比賣出輸家還要好,這個策略被稱為動量策略。
動能投資策略以價格為基礎,計算過去一段時間價格的漲幅,買進漲幅相對強勢的股票,賣出漲幅相對弱勢的股票。不過,Jegadeesh and Titman後續的研究特別指出,當採取買入過去績效好的股票,賣出過去績效差的股票時,在短期會有正報酬率;但是在長期,例如,時間拉長到一年以上,累積報酬率反而開始反轉表現不佳。
從投資市場份子組成結構來看,有機構法人跟非機構投資人,機構法人又分成國外自營商、國外基金、國內自營商、國內基金;非機構投資人又分成投資大戶、大股東、散戶。而公司的相關資訊是否真的透明而且即時傳遞到市場上?這個答案是否定的。
即使會影響公司股價的訊息,真是透明而且即時傳遞到市場,也不見得能夠讓所有投資人看到;或者說,接收到訊息的投資人,是否能夠正確解讀此訊息對股價未來的影響。
因此,透過整體市場價格表現的狀況來比對,確實合理。因為能得到重要訊息而且能正確解讀的投資人,不外乎公司的內部人或是機構法人,當公司的內部人或機構法人開始買進股票,確實會讓股價產生相當程度的漲幅,甚至表現優於其他市場上的公司,進而帶動其他尚未買進的機構法人注意而跟進。當市場高度青睞後,非機構投資人接連跟進,股價短期大漲後,當買進的動能消失,股價停止上漲。
動能因子的選股概念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為何要一個月重新挑選股票的原因,也是基於這樣的道理。本周報酬平平,但與指數相比仍能維持超額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