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地 發達集團董事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2-03 18:42

退休十年的雜想

我們老了,退休了,終於卸下了沉重的使命!
我和老伴是同時退休的,「夫妻雙雙把家還(回歸家庭)」,進入屬於我們自己的老年。
  我們沒有再去為社會做奉獻,沒發揮餘熱,不再為兒孫操勞,不去掙錢,不累積遺產。
而是試著過起自由、輕鬆、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遊山玩水、頤養天年,
充分享受我們自己的夕陽人生。
我們在北方避暑,在海南過冬。
春秋好季節就到全國各地去旅遊,理想的路線、完全的自助,走到哪,住到哪,玩到哪。
天馬行空,我行我素。
看美景、吃美食,充分享受社會回饋給我們的美好生活,彌補了一代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進入老年以後,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越來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
別幻想長命百歲,時間不會為你駐留,大事小事都應盡量提前安排。
充分利用這段能自己掌握自己的黃金時間,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
去圓那些長年以來懷抱的夢想,免得躺在床上動不了時再後悔。
 退休了,對於我們應該擔負的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已經完成,
該是社會和兒女關照我們的時候。
但是對於親人、對於兒女,或是社會都別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壞的思想準備。
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
往日我們做的貢獻是無條件的,但今日若想索取,就有條件了。
別幻想社會會如何善待我們,別幻想兒孫兒女的身上,
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實,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
要有自度難關的準備。
別把親情看得太重,也別再製造太多的親情,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
別自作多情,從而加重感情的負擔。
我們對子女的撫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子女對老人的贍養也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
但是兩者並不一定是必然的因果關係,而後者是要藉由道德和法律來約束。
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受傷害的只是自己。
當然,也不能軟弱和放棄,要學會應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因為我們的能力會越來越弱,力不從心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別去充英雄好漢、自找沒趣,別輕易答應為別人做什麼。
少說「是」,多說「不」。
有壓力和負擔的事情別去做,少為自己安排固定時間的固定任務。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點一點的去捨棄。
別希望孩子會如何孝敬我們。
尤其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孩子身上。 
一位網友說的好:
要輕鬆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
我的親戚七十五歲,原來身體很好,非常疼愛孫女,晚年在家,
常思念孫女,視如掌上明珠,每有電話都要想的流淚。
自己克勤克儉,供孫女上高中、讀大學,可說是鞠躬盡瘁。
然而,後來兒子離婚,孫女隨母而去,她突發得到腦疾,送醫險些不治。
如今,孫女仍在高興的上大學,兒子又有了新家,原來健康的她身體垮了,
孤獨地躺在病床上,只有老伴陪伴著她。
老年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癡心太投入,不然就會自食苦果,沒人可憐!
我的同事退休後存款無數,生活無慮,但仍拚命掙錢,每週去代三十多堂課,
喜歡電腦和旅遊,卻捨不得花錢,又沒時間,總認為來日方長。
不幸,退休才兩年,就因癌症而去世。
躺在病床上,我去探望他時,只見他淚流滿面,追悔莫及。
我的一位前輩是很有名氣的老師,退休後又代了十幾年的課,直到腦栓塞發作,
掙錢數萬,盤點下來,全都給了兒孫。
兒孫要結婚、要買房,錢不夠,而老子的錢又躺在銀行,那好意思不拿出來呢!
到最後身體不行了,掙的錢也沒了。
正是他一次次的提醒,我才沒有重蹈覆轍。
謝謝前輩!
大多數的老年人都不服老、自信、自負、執著、癡心。
總以為自己仍和年輕時一樣無所不能。
做事總往好的方面想,卻很少考慮風險。
其實,六十歲以後大部分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表現體力下降、記憶減退、思維局限、
反應遲鈍,出現事故的機率增加,心理承受的能力減弱,已經不再適合做一些複雜、
繁瑣、責任重大、時空精確的工作,不然為什麼規定要退休呢?
在我度夏的白色沙灘,有一對退休老人在海邊買了房子,準備安度晚年,多美的事!
可惜,他們非要把正在放暑假的孫女接來玩水。
不料,孩子溺水身亡!剎那間美好的晚年成了噩夢,自己毀了自己的餘生。
而就在那個夏天,同一個沙灘就發生了兩起這樣的悲劇。
社區裡幾個老太太負責照管孫輩,一群老人常聚在一起閒話家常,
孩子們則在周圍玩耍,一派祥和,其樂融融。
可是,該回家時一個三歲的小男孩竟然失蹤,
幾年來杳無音信,這位奶奶晚年的悲慘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想,我們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也就是貢獻了。
執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會誤了事情,還會惹了麻煩,甚至釀成災難。
何不頤養天年、養尊處優、裝聾作啞、難得糊塗、自娛自樂?
老年人有好多事情可以做,好比棋琴書畫、吹拉彈唱、酌酒品茶、
吟詩作賦、網上遨遊、登高望遠、旅遊觀光、美食烹飪……。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