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爹地 發達集團董事長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2-07 10:07
腎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致血壓失控 小心中風洗腎等病痛找上門
美國心臟協會日前宣布下修高血壓標準,130/80毫米汞柱即屬高血壓,引起醫界高度討論,我國現行高血壓定義雖維持140/90毫米汞柱,但醫師強調,75歲以上長輩、心血管疾病、三高等患者,血壓控制得更謹慎,若吃了3種以上降血壓藥物,血壓還是降不下來,就要小心恐是「難治性高血壓」。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近年證實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的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0以下,建議藥物控制;75歲以上長輩、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臟病已有蛋白尿患者,理想血壓更建議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
王宗道說,台灣約有三分之一高血壓患者患病不自知,主因就是未養成定時量血壓的習慣。據統計,15%-20%的高血壓患者屬於「難治性高血壓」,因難以治療,一旦無法控制血壓,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等風險也將增加。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高血壓患者長期處於血壓不穩定狀況,會增加併發症與致死風險;高血壓患者長期當「藥罐子」,一旦未準時服藥或漏吃,則容易造成血壓浮動導致併發症發生。
王宗道曾收治一名40多歲的建築師,深受高血壓所苦,使用5種藥物,血壓仍高到172/105毫米汞柱,是典型的難治性高血壓;加上有腦中風家族病史,他又擔心長期吃藥會有副作用,最後接受腎交感神經阻斷術,術後減少2種降壓藥,至今血壓維持良好。
長期高血壓會造成血管壁受損,血流無法順利流動,心臟就要更用力收縮,恐導致心衰竭;血管受損也可能導致腎功能惡化,長久恐得洗腎,且腦中風的風險也增加;反之,若妥善控制血壓,可降低中風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腎臟會分泌神經荷爾蒙調控血壓,長期血壓控制不良,會導致腎臟或腎動脈受損,血管壁硬化狹窄阻塞,使供應腎臟血流不足,腎交感神經就會過度活化,促使分泌大量荷爾蒙來增加血流量與供氧量,又會使得血壓再度飆高,形成惡性循環。
李應湘指出,當高血壓患者服用3-4種以上的降血壓藥物後,收縮壓仍在大於140-160毫米汞柱以上,就屬於難治性高血壓,最好進一步檢查,評估是否適合做「腎動脈血管支架置放」或「腎交感神經阻斷術」。
腎交感神經阻斷術類似心導管手術,從鼠蹊部將導管傳送到腎動脈上給予低能量射頻以調節過度活化的交感神經,使血壓下降,且研究證實安全無虞,有85%的患者血壓有效下降。
微創腎交感神經療法,是透過導管從大腿股動脈經微創方式置入到腎臟動脈,以低能量射頻在腎動脈適當位置燒灼,阻斷過度活化的交感神經,手術過程會局部麻醉,約30分鐘即可完成。
歐洲心臟學會年會今年發表最新研究數據,試驗80名高血壓患者,在不服用任何降血壓藥的情況下,3個月後發現,採腎交感神經阻斷術的患者,其24小時動態血壓降低5.5毫米汞柱,門診血壓也下降10毫米汞柱,且血壓愈高,降幅越多;研究顯示,若血壓下降10毫米汞柱,等同減少約1到2顆降血壓藥,同步降低20-40%心血管疾病風險。
相關治療訊息請詳見高血壓創新療法衛教網:www.uncontrolled-hypertension.com。
一回國馬上就想到阿孫ㄚ,真幸福!
您嬤孫倆人見面時,不可抱太緊!也不能抱太久!
抱桂愿後,趕快回台中讓我們看看久未見面之征日英雄!
名不虛傳,您去日本東征西闖半個多月了,無倦態,仍活像一條龍,真的是18歲美少女。
佩服妳!
乖阿孫ㄚ,已在家等阿嬤了,祝嬤孫相見歡,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