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11-01 08:08

選後如何避開美槓中炮灰股?一文帶你沙盤推演

美中緊張關係不會隨11月3日美國大選結束而落幕,甚至可能變本加厲。投資人在選後美中關係變化中要如何趨吉避凶,不僅要看是誰贏得白宮寶座,也得視美國新政府內閣組成與國會生態而定。
隨著世界兩大經濟體交惡,企業紛紛避免夾在中間當炮灰,投資人大致上也對兩國在多條戰線似無休止的以牙還牙感到麻木。這場選舉不會紓解美中緊張關係,但重新調整關係的做法可能在選後有所不同--投資人不得不密切關注。

北京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處理不當,加上香港反送中運動和新疆人權問題備受爭議,導致民主、共和兩黨都對中國擺出強硬立場。最近兩黨都楬櫫反制中國共產黨威脅的策略步驟,以及提振美國競爭力的措施。這預告最後不論哪一黨勝選,美中關係只會更複雜,甚至在一些方面變得更加對立。

有別於2018年市場每每隨美中貿易談判氣氛好壞而大漲大跌,2020年選後發展可能更微妙細膩,很可能打擊分項產業或個別公司,更甚於牽動整體大盤走勢。隨著美國新政府從各個面向重新評估與中國錯綜複雜的關係,剖析這些因應措施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也將變得更為複雜。

但有一件事很明確:局部脫鉤趨勢可望持續下去,在中國致力推動自給自足計畫下尤然。科技業仍是焦點,分析師預料美國政府會更隨心所欲運用出口限制,例如對付華為那套,進一步對中方取得美國技術的管道設限。更嚴格監督中國在美國境內的投資與交易,也可能近在眼前。

美國國會也正評估把關鍵產品供應鏈搬回國的提案,可能附帶獎勵措施;另外也推動限制資本流向中國,特別是針對名列商務部貿易黑名單或遭國防部點名與解放軍有關係的陸企。

另有警告在美掛牌陸企若不遵守美國審計法規就促其下市的聲浪,相關法案可能不久就會通過。不過,分析師認為,涵蓋範圍更廣的金融脫鉤法案可能較難過關,或許決策官員會轉而向退休基金和捐贈基金施壓,敦促他們對某些中國投資重新評估。

巴隆周刊(Barron's)訪問前決策官員、政策觀察家和分析師,請他們預測關稅、科技限制和其他措施在選後可能的發展,以及對企業及其股票投資人有何影響。以下是幾種可能的情境:

●川普連任

貿易協議可能再度成為焦點。現任美國總統川普若是勝選,可能施壓北京履行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承諾。 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EI)學者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為,中國會設法照辦,不然川普政府可能撕毀協議、祭出更多關稅,態度變得更鷹派。

以鷹派自居的史劍道說:「他們(川普政府)引導美國改變方向,但我們卻仍在原地踏步。」他說,美中針鋒相對升溫了,但揚言禁止中國社群應用程式(App)如微信(WeChat)和字節跳動(ByteDance)卻在法院受阻;更多資金仍持續從美國流入中國;而商務部究竟核發多少許可證給申請豁免禁令、希望對華為供貨的美國企業,資訊一點也不透明。

史劍道認為,川普的第二任是否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措施,要看內閣組成,以及鷹派成員(如國務卿龐培歐和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是否更得勢。

●拜登上台

若是前副總統拜登贏得總統大選,起初可能有段緩和期。但曾任川普國際經濟事務顧問、現為律師事務所Akin Gump合夥人的威廉斯(Clete Willems)認為,拜登不可能改變美國政府對中國強硬的立場,但做法會有所不同。

不同於川普聚焦雙邊貿易逆差,拜登對中國政策涵蓋面會更廣,更著重香港、新疆相關人權問題,但同時也會在氣候變遷等其他領域與中國談合作。拜登的手法也會更具多邊性,即聯手國際盟友合力向中國做持續性的施壓。

至於已對中國進口貨品加徵的大約3500億美元關稅,初期可望維持現狀。Rock Creek Global Advisors總經理史馬特(Michael Smart)預期,拜登政府可能以此當談判籌碼,要求中國在結構性議題上做出讓步承諾,以換取解除關稅,並在談判過程中號召盟國參與其事。

民主黨若大贏,拿下白宮和國會兩院,對中國立場可能更強硬,有利於通過一些在國會卡關已久的法案,例如與供應鏈相關者。分析師說,在參議院和金融委員會取得席位的民主黨議員,也可能比目前由共和黨掌控的參院更願意卯力推動矛頭指向中國的議案。

●跛鴨期間

若是拜登當選,短期內各方將聚焦於選後到明年1月20日就職日之間,川普政府會有什麼舉動。企業擔心,在這段看守政府期間,川普可能把握卸任前的最後機會,在美中政策上烙下自己的印記,例如可能祭出新的制裁,這可能限縮拜登政府的施展空間。

這段期間必須提防的發展包括:川普政府把更多陸企加入「實體清單」,限制這些公司取得美國技術,威廉斯推測中國晶片大廠中芯國際(SMIC)可能面臨這個風險。另一種可能,是更積極頒布行政命令,可能衝著中國的App或數位介面而來。這類消息可能加劇市場波動,但若參照川普政府揚言禁用微信的前例,這種行動對相關公司的生意影響有限。

載明在美掛牌陸企若不遵守美國審計法規就得下市的法案,也可能通過。若是如此,在美國上市的陸企,例如阿里巴巴,股價難逃一番震盪。不過,多數基金經理人認為,像阿里巴巴這種同時也在香港上市的大型公司,股價急跌時反倒浮現長期買進機會。

企業也緊盯「防止維吾爾族強迫勞動法案」(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在參議院的進展,一旦立法通過,可能導致某種進口禁令,凡是供應鏈涉及在新疆使用強迫勞動的公司都可能受影響。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政府事務主管艾希頓(Anna Ashton)指出,按目前的版本,這項法案涵蓋層面很廣,掀起的漣漪效應可能波及林林總總的產業,包括成衣、太陽能、電子、化學製品等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