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晶片原料製造商正積極提升在台灣和南韓的產量,以分散供應鏈,並滿足重要市場不斷增加的需求。
日經新聞報導,信越化學已在台灣啟用一座光阻劑新廠,為了打造這座新廠和提升日本國內工廠產能,投資了約300億日圓。這座台灣工廠將生產極紫外光(EUV)光刻技術的光阻劑,此種材料先前只在日本生產。
昭和電工半導體材料(原名日立化成電子材料)則將投資200億日圓,要在2023年前提升台灣和南韓的矽晶圓研磨材料和印刷電路板(PCB)原料產量。
東京應化工業已將南韓工廠的光阻劑產量提高一倍,大金工業則將斥資40億日圓,在南韓興建一座生產製程氣體的工廠。
日本化工廠甚至早在新冠疫情爆發前,便已開始擴大對台灣和南韓等海外投資。報導引述日本央行的國際收支平衡表(BoP)表示,到2019年底為止,日本化學和製藥部門的外國直接投資一直持續增長,尤其是在化工方面的投資,主要是受半導體相關材料的帶動。
全球使用12吋晶圓的半導體,半數產量由台灣和南韓包辦。台積電
(2330)和三星電子均已陸續開始進大手筆投資,因而帶動半導體材料的需求,而生產這些材料正是日本企業的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