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5-31 09:13

疫苗政策多變 讓防疫陷窘境

國內疫情吃緊,指揮中心採購的新冠疫苗僅少量來台,包括鴻海集團(2317)創辦人郭台銘、佛光山等相繼傳出要幫國人引進國際疫苗,但卻被指揮中心突如其來的新規定「政府與原廠簽約採購」卡住。政府的疫苗政策一夕多變,讓台灣陷入疫苗吃緊的窘境。

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政府口口聲聲對外宣示,對防疫要「超前部署」;但實際上,在疫苗取得上,經常陷入多方考量、莫衷一是的困難,重要原因,是不論對國際疫苗採購、或是對國產疫苗的扶植,未做好「超額」部署的準備。

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所公布的採購清單為例,政府今年2月對於疫苗的取得,話說的很自信。包括阿斯特捷利康(AZ)、德國BNT、美國莫德納(Moderna)以及COVAX平台等不同來源的疫苗供應,若再加上國產疫苗,總計台灣可取得3481萬劑疫苗。

不過,隨著BNT疫苗確定無法來台,AZ、Moderna及COVAX等疫苗供應進度遠遠落後,原本政府期盼能靠台灣成功的防疫成績,減低未接種疫苗的風險。不料因華航機師讓國內疫情出現破口,全台疫情高度緊張,目前可掌握的疫苗趕不上 民間期待,指揮中心在疫苗來源面臨捉襟見肘的困境。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日前在長風基金會舉辦的網路演講中表示,雖然政府已有採購疫苗,但是台灣是在去年下半年才真正啟動國際採購,比其他國家的採購時程落後許多,這也是台灣取得國際疫苗的時程比其他國家晚的原因。

蘇益仁預測,台灣是去年8月才開始和國外談判,估計最快要今年6月以後才能陸續取得國際疫苗。有鑑於去年採購進度落後,又擔心年底又出現變種病毒,蘇益仁建議政府現在必須開始規劃下一批疫苗的採購。

至於郭台銘宣示要向BNT採購的500萬劑疫苗,是民間自發要引進的疫苗,這在國內其他藥品及疫苗而言,是很常見的情況,過去從未聽聞「政府與原廠簽約採購」的規定。郭台銘只要找到合格的藥商提出專案申請,衛福部審核後,運來台灣再交由指揮中心統籌分配,這麼做並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政府無法即時、足量的買到國際疫苗,卻又不准企業購買,而國產疫苗也沒法掛保證一定成功,台灣當前面臨疫苗無著落的窘境,政府應負最大的責任。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