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4-04-04 07:27

威爾斯在英國沒存在感?為何英國「太子」卻被稱為威爾斯親王?--5

威爾斯在英國沒存在感?為何英國「太子」卻被稱為威爾斯親王?--5
威廉二世為了進攻威爾斯,在邊境地區設立了很多強大的軍事貴族。而亨利一世在鎮壓其中一個軍事貴族什魯斯伯里伯爵的叛亂時,選擇與威爾斯人牽線搭橋,以財富為誘餌誘使威爾斯的波伊斯邦國加入英王一派,共同消滅其勢力。
亨利一世採用高超的政治和外交手段,讓威爾斯內部各勢力自相攻訐,分化瓦解他們的同盟。亨利一世在利用完波伊斯之後,馬上就拉攏波伊斯的敵對派系來搞波伊斯,這種政治手段屢試不爽。亨利一世成為了繼諾曼公爵之後,又一個對威爾斯形成壓倒優勢和控制力的英王。
在之後的一百多年裡,英格蘭的貴族同國王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其中約翰王甚至在貴族的逼迫下簽訂了帶有一定民主色彩的《大憲章》。而威爾斯的圭內斯邦國再次牽頭,在英王亨利三世的同意下,於1216年組建了新的威爾斯公國。威爾斯公國積極聯絡同樣處於英格蘭淫威下的蘇格蘭貴族,試圖建立共同反對英格蘭的聯盟。
這種事是任何一個英王都無法容忍的。亨利三世發動了多次針對威爾斯和圭內斯的進攻,但是都因對方的堅強抵抗和國內貴族後院放火而收效有限。
不過亨利三世同圭內斯的統治者達成了《蒙哥馬利條約》,規定圭內斯的統治者小盧埃林享有威爾斯親王的頭銜,凌駕於其他威爾斯貴族之上,並向英王效忠,這就是威爾斯親王頭銜的第一次出現。
1276年,在英王愛德華一世終於穩定了內部的局勢後,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愛德華一世是一位軍事才能傑出的君主,同時也虛心採納他人的意見。他先是擊潰了小盧埃林的軍事力量,消滅了圭內斯,然後花費大量時間和財力準備遠征的糧食和軍備。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