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3 05:30

美國總統川普雖暫緩高額對等關稅.但台灣的機械、金屬五金、塑橡膠與運輸工具零件等恐難逃衝擊。(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暫緩除了中國以外其餘國家的高額對等關稅,先維持加徵10%基礎稅率,隨著90日豁免倒數與各國談判推進,台灣哪些製造業最該擔心?從製造業輸美比重與毛利率等數據對比,無論是地板價10%或智庫評估的15%~20%,機械、金屬五金、塑橡膠與運輸工具零件等都難逃衝擊,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若以產業聚落來看,「中部」恐是最大受災區。
若以台股公司去年平均毛利率約22.07%來看,1769上市櫃公司因美國業務占比、海外生產布局等不同,抵抗衝擊與應變能力也不一樣,若產品輸美比重偏高,10%基礎關稅難免「傷筋動骨」;但若從經濟部工廠營業調查來看,除了電子零組件業的毛利率逾18%,其餘行業大類皆不到10%,基本金屬業、金屬製品業、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業等,都僅「毛三到四」,10%基礎關稅可能就是「存亡關鍵」。
另從各產業來看,主要分布於新竹縣市、桃園、新北與高雄的半導體業,家數占比僅0.5%,員工人數31萬、占比約10.6%,營收卻達4.4兆、占比逾21%;相較主要分布於台中、彰化與新北的金屬製品業,家數達2.4萬家、占比26%,員工人數40.6萬人、占比13.9%。雖然金屬製品業對GDP貢獻遠不如半導體產業,但平均規模更小,家數與雇用就業人口更多,當然是更需要政策支持的產業。
基於同業競爭與學習、外部規模經濟、上中下游合作關係 等諸多原因,台灣形成不少產業聚落,例如台中市自大肚山台地到豐原、太平、大里、南投工業區約60公里的精密機械黃金縱谷;彰化除了是自行車故鄉,也是橡塑膠重鎮;高雄岡山則被稱為是台灣螺絲窟;新北林口到桃園龜山則是新進AI伺服器廊道。
從產品輸美比重、規模大小、毛利率等數據對比,金屬製品及其相關、機械設備、自行車、運輸工具零件與橡塑膠業等集中的中部地區,面對川普多變的關稅政策,恐將是壓力最大的縣市,假如又疊加上新台幣強升,那恐將是欲哭無淚。(高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