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20:09

中央銀行外匯局長蔡烱民指出,我外匯存底增減受到三大因素影響,包含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主要貨幣對美元變動以及央行為維持市場秩序進場調節。(資料照)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中央銀行今日公佈我國4月底外匯存底餘額大增48.1億美元至5828.32億美元,不僅連4升、且創下史上新高,在主要國家中,僅次於中國、日本與瑞士,穩居全球第四大。
中央銀行外匯局長蔡烱民指出,我外匯存底增減受到三大因素影響,包含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主要貨幣對美元變動以及央行為維持市場秩序進場調節。
由於4月美元指數大跌4.55%,歐元、英鎊、加幣以及澳幣、日圓等皆對美元升值,外匯存底所持外幣資產轉換成美元增加,加上4月部份交易日市場供需失衡,央行進場提供流動性,買匯阻升,在三大因素都呈現正貢獻下,帶動我外匯存底單月大增近50億美元。
近期台幣宛如坐上失速列車,短短兩天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1.872角,幾乎以每日1元姿態往上飆,外界關切我國外匯存底是否蒙受「匯損」,若台幣升值2元,外匯存底匯損將超過上兆元台幣,是否影響央行年度繳庫計畫?
蔡烱民表示,台幣升貶對外匯存底影響只會列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準備科目,通常有匯兌損失會就會用資產項目來調節、有獲利就放在負債項平衡,不會列入當年度損益,也不影響央行年度繳庫金額,目前帳上還是獲利的。
蔡烱民進一步指出,歷史上,外匯存底匯兌損失最高曾達上兆元台幣,當時台幣升至27元時,大約是在2021年因台商回流的時候,也曾在台幣貶至33元,匯兌收益有1兆多台幣,但這都是帳面上數字,不會影響當年度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