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1 05:30

內政部推估,「危老條例」修正案新增整建維護持有稅減半徵收,若順利完成三讀,預期全國至少有十一萬棟、屋齡三十年以上的四至五層建物可適用。 (資料照,記者賴筱桐攝)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內政部推估,「危老條例」修正案新增整建維護持有稅減半徵收,若順利完成三讀,預期全國至少有十一萬棟、屋齡三十年以上的四至五層建物可適用。
根據統計,目前全國屋齡三十年以上的房屋稅籍住宅類數量約五一三萬宅,占全國稅籍住宅比重約五十五%,而四至五層老屋數量約二○四萬宅,其中屋齡三十年以上的老屋數量超過一○○萬宅,以十戶為一整棟情況下試算,推估屋齡三十年以上的四至五層建物至少有十一萬棟,六層樓建物占比則極低。
根據內政部資料,「危老條例」上路已滿八年,截至今年三月底止,全國危老申請案累積已達四五○八件,核准案件數為四一九七件,危老案核准平均基地面積約二三七.一四坪。
各縣市危老案核准情形以台北市最多,核准九九七件,第二名是台中市的八四八件,高雄市以六○四件居第三,目前累積核准件數突破一○○件的,除六都以外,還有新竹市。
房市專家何世昌指出,「危老條例」修正案原則上可擴大嘉惠範圍,但可能要留意對都更產生的排擠效應,且建商著眼於重建利益,大多只會瞄準在重建價值較高的區域整合重建,房價相對低的區域恐會乏人問津。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認為,危老重建推動熱點以缺乏重劃區土地供給的成熟都會區為主,尤其疫情期間,整棟老舊旅館投入重建的參與度大增,也間接增加不少單一所有權建築的資產價值;未來政策擴大至「老而不危」的整建,或許對重建誘因較低的老舊建築物,在整體市容、居住安全上都有幫助,但整建對後續房產增值應該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