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5-24 06:57
斷舍離的3個小技巧-扔掉看得見的東西,發現未知的自己
斷舍離的3個小技巧-扔掉看得見的東西,發現未知的自己
「斷舍離」是指:
「斷」—斷絕想買回家但實際上並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家裡的那些泛濫的破爛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在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到底應該拋棄怎樣的執念,從何處入手,開始斷舍離,發現那個隱藏在物品下的真實的自己,擁有更清爽的人生呢?一下3個小技巧可以幫助到你!
1、明確斷舍離的主角
斷舍離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時間軸是當下,只需要留下當下自己需要、舒服、想要的物品。而當下不需要、不舒服的東西就是該斷、該舍的。那些「扔了多可惜呀、說不定以後會用得到」的都是以物品為主角而不是以自己為主角。
這不僅僅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而是活在當下的人生觀。
2、可以先只從一個小地方開始實行斷舍離
剛開始進行斷舍離的時候,可以從抽屜、冰箱等小地方開始,逐漸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成就感。
我有定期整理不穿的衣服的習慣,但是整理後依舊放在衣櫃,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斷舍離。本來打算放在小區樓下的舊衣物回收箱,但是一直沒有行動,都堆在衣櫃裡,塞的滿滿的。看了此書,我立刻拎著衣服放在小區的舊衣物回收箱,頓時心情舒暢了許久。
3、在實際生活中,有意地執行斷舍離
「斷舍離」如何指導生活,剛好有一個例子:在超市購物時,剛好酸奶在做促銷活動,本來不打算買的,現在開始猶豫了:「在搞促銷活動耶,多買多划算啊」、「這個東西真便宜」。
這時候,應用斷舍離的思維:「我現在需要嗎」「這個東西適合我嗎」。
要不要扔掉某物或者送給其他人也是如此,不是思考「還沒壞,還能用」;而是思考「我現在要用嗎」「我現在還喜歡嗎」。不需要、不喜歡的東西就果斷地斷舍離。
通過斷舍離,不斷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如,那些堆積的陳舊發黃的舊衣物、那些一年半載都用不上一次的物品、那些想扔覺得可惜想用又用不上的東西,其實正是自己內心的猶豫不決,正是自己沒法對自己的感情做一個恰當的梳理導致的。
我們要致力於將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將自己的小窩改變為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環境;將對物品的關注轉為對自我內心的關注,重新認識自己,發現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