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05 14:40

中研院調查:近六成消費者估半年後房價上漲

2025-07-05 05:31:33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中央研究院昨(4)日發布最新調查指出,雖然中央銀行已在去(2024)年9月祭出第七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但僅36%的消費者預期半年後房價將會下跌或差異不大,預期半年後房價會上升的消費者比例則達近60%,並有71%的消費者認為三年後房價會上升,此顯示,儘管2025年上半年整體房價下跌,消費者對中長期房價上漲的預期仍不易消除,惟央行此波信用管制可能有助於抑制消費者對房價漲幅的預期。

消費者對物價的預期是影響物價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總體經濟預測小組自2023年10月起,每半年進行一次「臺灣消費者預期與政策反應調查」,以了解臺灣消費者對物價的預期,本次的調查時間為2025年4月1日至22日。

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消費者預期生活成本(經常性生活之整體開銷)在一年後會增加比例為60.8%,平均上升幅度為11.6%。比2024年同期預期增加比例63.8%和平均預期上升幅度12.9%,兩者均微幅下降。其中,消費者預期「交通與能源的經常性開銷」是上升最多的項目,達15.0%,「食物(含外食)開銷」漲幅則達13.7%。

中研院分析,儘管在2025年5月前油價呈現下跌走勢,臺灣消費者在4月調查時,仍預期未來交通與能源支出將顯著增加,可能與近期大眾運輸交通費用調升有關,包括臺鐵已確定自6月23日起調漲票價,客運業者也可能於下半年提出運價調整申請。此外,未來電價調漲可能性仍然存在。而CPI食物類價格從2024年11月至2025年5月年增率連續高於3%,反映民生物資仍面臨成本壓力,使多數消費者認為未來一年內食物開銷可能進一步上升。

在CPI變化預期方面,中研院指出,有89%消費者預期一年後CPI仍會上升,其預期上升幅度的中位數為2.5%,仍處高檔。雖然通膨率自3月來已有所緩解,5月CPI年增率在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及先前油價下跌的影響下,跌至1.55%,為2021年4月來最低點,但由於調查時間落在2025年4月初至中旬,適逢川普宣布關稅政策的前後時期,對股市造成重大負面衝擊並引發資本外流、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可能導致消費者4月時對未來一年通膨的預期持續偏高。有超過3/4的消費者預期一年後CPI年增率將超過2%。其中有42.7%的消費者認為,最重要的因素即是美國關稅政策實施可能引起的全球貿易戰,導致全球生產成本提高。除此之外,有26.6%的消費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農工原物料價格上漲;此外,約14.8%認為水電價可能調漲。

在政策反應部分,此次是針對消費者對半年後和三年後的房價預期做調查。中研院指出,臺灣自疫情以來房價上漲速度攀升,以內政部住宅價格指數和信義房價指數來計算,2018年至2024年房價平均成長率分別上升6.58%和8.12%,遠高於CPI總指數及房租的同期年平均成長率1.61%、1.40%。為減緩房價上升的壓力,自2020年12月起中央銀行開始施行一系列的信用管制措施。由於房價與物價的漲幅差距在疫情後進一步擴大,央行於2024年9月開始執行的第七波信用管制,使房市在2025年上半年整體呈現「量縮價跌」趨勢。各地區表現差異明顯,初步顯示對2025年上半年房價有達抑制效果,惟消費者是否因此改變對中長期房價上漲的預期,尚難斷定。

中研院表示,根據本次調查,有36%的消費者預期臺灣半年後房價將會下跌或與2025年4月調查時差異不大,預期半年後房價會上升的消費者比例則達將近60%,但其中多數認為半年後房價上揚幅度小於5%,平均預期漲幅為2.7%。關於較長期的房價預期,有71%的消費者認為三年後房價會上升,而與2025年4月房價相比,平均預期上升幅度為4.8%,比近年來房價指數的漲幅低。儘管2025年上半年整體房價下跌,調查顯示,消費者對中長期房價上漲的預期不易消除,然而此波信用管制可能有助於抑制其對房價漲幅的預期。

中研院並表示,本次問卷調查採雙底冊抽樣法,市話與手機合計樣本為2,205人,並在居住地區、性別與年齡三個面向進行加權,以確保樣本具臺灣消費者代表性。本次調查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2.09個百分點。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