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2025-07-29 06:07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 (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週一 (28 日) 證實,已與三星簽署 165 億美元 (約
新台幣 4865 億元) 合約,最新一代車用 AI 晶片「AI6」將交由三星代工,對此,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給出五大分析。
三星吞特斯拉肥單 陸行之給五大分析 預言「未來或轉單台積電」 (圖:shutterstock)
特斯拉與三星合作預計將持續至 2033 年底,預計將有助提振三星代工業務。特斯拉 (
TSLA-US) 週一揚升 3.02% 至每股 325.59 美元。
陸行之週一發文指出,「AI6」並非特斯拉自研的 Dojo 3 System on Wafer(SoW) 系統晶片,而台積電 (
TSM-US) 所代工的「AI5」也尚未進入量產階段,推測距離正式上市仍有一段時間。
他進一步分析,特斯拉轉向三星代工,背後涉及五大因素,包括製程成本、供應彈性與馬斯克個人風格。
第一:便宜。陸行之表示,三星 3 奈米製程良率已改善,2 奈米未來也具提升空間,若能報出低於台積電的價格,對於極度重視成本的馬斯克而言,自然極具吸引力。
第二:完全控制。馬斯克曾強調,三星德州晶圓廠距離特斯拉工廠相近,可讓工程團隊就近協助生產,這在地理上優於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設施。台積電在管理上較嚴格,應不太可能讓馬斯克進出亞利桑那廠。
陸行之寫道,也不確定馬斯克過去的電動車製造背景能對半導體製造有幫助,還是想徹底了解學習半導體製造?以後想把電動車 / 機器人製造的能力延伸到更上游的半導體製造 (這個野心很大,除了三星外,也沒幾家系統產品公司成功過)。
第三:利益衝突不存在。不同於蘋果跟三星的關係,特斯拉與三星並無終端產品上的直接競爭,到目前為止,三星還沒有正式踏入電動車及機器人製造,三星也能優先供應 DRAM、NAND 與電池等元件給特斯拉,這是台積電難以提供的優勢。
第四:龜毛。目前特斯拉年銷量約 200 萬輛,AI4 晶片出貨量僅 400 萬顆,對台積電而言並非關鍵客戶。陸行之指出,馬斯克的風格對台積電而言不易應對,在三星則被視為重要 VIP。
第五:風險分散布局。隨著 Robotaxi 與 Optimus 機器人業務潛力增溫,特斯拉找兩個代工廠來分散風險做不同世代 AI 晶片,也算合理。
陸行之也半開玩笑稱,特斯拉可能終將體認台積電在良率、晶片耗能、速度上的優勢,再將部分訂單轉回給台積電。
這場代工轉向突顯馬斯克在供應鏈策略上的靈活布局,也反映出晶圓代工廠在技術、價格與客戶關係上的激烈競爭。
AI 晶片已成為自駕與車載運算的核心,誰能掌握特斯拉的關鍵訂單,將對次世代電動車與機器人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