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02 16:30

觀望關稅最終結果 7月PMI續跌、連二月緊縮

2025-08-01 18:20:26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日公布,今(2025)年7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續跌1.6個百分點至48.0%(左圖),因廠商仍在觀望與等待美國關稅最終結果,7月PMI指數續跌,且已連續2個月緊縮。7月台灣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則回跌1.5個百分點至52.8%,為連續5個月擴張。另外,美國今日公布多個國家的對等關稅稅率,台灣目前稅率為20%;總統賴清德則表示,這僅是暫時性稅率,對此,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台美談判進度較慢是受到外交因素和美中正在進行談判的影響,但對美談判像是「季後賽」,跑得慢並不代表跑得差。

中經院表示,因觀望與等待對等關稅、半導體關稅以及進口汽車關稅最終結果,7月經季節調整後之台灣製造業PMI已連續2個月緊縮,7月指數續跌1.6個百分點至48.0%,且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亦續跌1.5個百分點至38.3%,連續第4個月緊縮。

中經院進一步指出,因廠商仍在等待關稅最終結果,7月製造業季調後之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雙雙呈現緊縮加快走勢,二指數分別續跌1.7個百分點與1.9個百分點至45.4%與45.1%。其中,新增訂單指數已來到2023年6月來最快緊縮速度。少量客戶移轉訂單至已經確認關稅的東南亞國家,再加上關稅與匯率不確定性,供應鏈為降低存貨風險多採取降低安全庫存策略,導致整體供應鏈表現遲滯,致使製造業之存貨指數中斷連續5個月擴張轉為緊縮。

從產業別來看,中經院表示,之前表現相對強勢的電子暨光學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7月新增訂單皆轉為緊縮。其中,電子暨光學產業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同步中斷5個月擴張轉為緊縮,二指數分別驟跌12.3個百分點與13.2個百分點至43.5%與44.5%,且生產指數已滑落至2024年3月來最快緊縮速度。半導體供應鏈部分,6月晶圓、封測相關供應鏈已回報訂單生產有趨緩持平跡象,7月整體半導體供應鏈之未來展望已轉為緊縮。因等待半導體關稅最終稅率公布及面對匯率波動,電子暨光學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之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皆已連續第4個月緊縮,電子暨光學產業之未來展望指數更回跌3.8個百分點至40.0%,呈現緊縮加快走勢。

非製造業方面,中經院指出,7月未季調之台灣非製造業NMI已連續5個月擴張,指數回跌1.5個百分點至52.8%。因關稅未定與金融市場之不確定性,以及部分內需產業保守看待下半年終端消費力道,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為40.6%,連續第5個月緊縮,為非製造業自2023年6月來未來展望指數最長緊縮連續月份。

中經院進一步指出,7月NMI四項組成指標中,商業活動、新增訂單與人力僱用持續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未經季調之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則已連續3個月擴張,惟擴張速度皆放緩,二指數分別回跌4.4個百分點與0.6個百分點至52.7%與51.2%。

中經院並表示,非製造業持續面臨營業成本攀升壓力,7月採購價格指數(營業成本)微幅攀升0.3個百分點至61.1%,這已是連續第5個月維持在60.0%以上的上升速度。未完成訂單(工作委託量)則已連續4個月緊縮,指數回跌1.1個百分點至45.2%。

另外,美國今日公布的對等關稅清單,台灣目前稅率為20%,但總統賴清德表示,這僅是暫時性稅率,最終總結會議尚未進行。對此,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台灣談判進度較慢有兩大因素,第一是受限於外交處境,台灣無法直接與川普談判,所有談判還要經過一手而拖慢進度;第二是近期美國把重心放在和中國談判,美國政府應不希望在此時參雜台灣因素,這也導致台灣談判結果會比其他國家慢。不過,對美談判像是球賽的「季後賽」,有些隊伍比較快進入賽事、有些比較慢,但跑得慢並不代表跑得差,希望各界有點耐心;今天台灣關稅僅有20%的數字,而沒有見到其他市場開放或投資等細節,顯示台灣談判確實還在進行中,20%僅是暫時性數據;而根據白宮公布文件,新稅率將於命令發布第7天起生效,因此台灣仍有些時間。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