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03 00:44
《產業》關稅暫報20% 航運市場兩樣情
時報資訊
2025年8月2日 週六 下午3:09
【時報-台北電】美國對台灣對等關稅暫報20%,若後續雙方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多位航運界人士強調,關稅若能談到15%最好,台廠與日、韓等主要對手國立足在相同條件競爭。美國這波對等關稅更新,主要聚焦非電子產品的傳統產業,也因此,目前航運市場呈現海空運兩樣情,海運傳產貨出口明顯放緩,空運AI、半導體等供應鏈持續出貨。
台灣對美國出口大宗是AI、高階半導體及晶片等,這些科技業毛利高、關稅轉嫁能力高、影響小,美國將在兩周內宣布對半導體等進口關稅。貨代業者透露,在美國雲端巨頭趕效期持續拉貨下,支撐美國線空運價格維持在每公斤約210~250美元(不含燃油附加費),近日更出現少數訂單特定航班高價買艙的現象,預估持續出貨至8月前兩周。
反觀20%暫時性關稅,對毛利低的傳產業商品影響大,只能轉往關稅低、製造成本低的國家成立產線出貨,提升競爭力,或開發歐洲、非洲等其他市場彌補美國市場缺口,但貨代業者直言,要有財力、業務力、轉移能力等三力的大廠,才能辦到。
就目前白宮公布各國關稅稅率,台灣暫時性關稅20%,高於日韓的15%、泰國的19%,跟越南的20%相當。陽明等船公司表示,台灣暫時性關稅若有機會下修,短期亞洲出口至美國貨載版塊不會馬上變化,但長期出口商應該還是會多元採購,分散風險。
據航運界的觀察,台灣貨櫃出口主要裝載工具機、自行車、螺絲、汽車零組件等產品,隨著各國關稅陸續底定,美國進口商會調整採購地區,第三季就會開始佈局。
台驊總經理顏益財強調,台灣企業韌性強,只要公司體質夠好,就不怕市場變化。如果台灣關稅比日、韓高,競爭力就要看產品,台灣半導體及晶片、AI components就沒有影響,美國買方肯定會吸收增加的關稅,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台灣不能做就移到國外去做。
美國人還是要消費,美國向亞洲地區採購產品還是不會變,隨著各國關稅底定,成本比較明朗,將據以研擬出貨計劃和地點,隨供應鏈重組,航商自然會調整航線及靠港因應,對海運長期來看影響不大。
展望後市,顏益財預估,隨著關稅陸續底定,對美國出口貨品數量將逐步上升,關稅問題第四季後就沒有什麼影響力,市場供應鏈自動會調節;同時,其他國家對非美國市場的商品也會加速談判多邊貿易關稅做適度的調整,相對其他航線貨量也會成長,航運業受惠。(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邱莉玲/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