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吳孟真/綜合外電 2025-08-05 10:26 ET

由於關稅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貿易路線改變,且運能大過於需求,亞洲至美國海運費率今年勢將進一步下跌。美聯社
產業專家表示,亞洲至美國的海運費率,今年勢將進一步下跌,反映運能大過於需求,且
關稅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貿易路線改變。
根據航運市場追蹤業者Xeneta數據,6月1日以來,亞洲至美國西岸平均現貨運價下跌58%,至東岸則下跌46%,且預料將繼續下滑。海運運價在5月底和6月初曾短暫上揚,因航運業者在美國總統
川普90天的關稅暫停期出貨,但費率在此後因運能過剩而迅速下降。
對貨櫃航運業者而言,中國至美國貿易航線一直是最有利可圖的路線之一。美中貿易談判懸而未決,為此增添不確定性。美中兩國官員上周同意尋求延長90天的關稅暫停期限。
Xeneta科技和數據長德維塔說,「全球運能過剩情況顯著,將持續牽動市場」,「由於美中貿易受到抑制、
歐盟經濟也不太景氣,航運業者拼命試圖撐高運價,空班航行和航班取消的情況將反覆出現」。空班航行(blank sailings)指的是取消或跳過原定停靠港口或航線。
Veson Nautical海事分析師米爾福預期,今年下半年運價將穩定下滑,因有更多船舶預計進入市場,而「關稅政策和全球需求放緩等不確定性揮之不去,將持續增添壓力」。
然而,船舶從傳統航線改道,將有助消化部分過剩運能。航運業者在葉門胡塞組織攻擊紅海船隻後改道,部分業者也為規避關稅而繞過美國港口。分析師說,這些較長的航線用上了更多船隻,有助於限制運價跌幅。
另外,盡管中國對美出口減少,對其他地區出貨量則增加。Jefferies分析師說,就近幾周輸美現貨貨櫃訂倉量來看,7月出貨量可能下滑,使跨太平洋運價降至今年來最低點,反之,運往歐洲和拉美等市場的運價,則維持在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