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洞人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30 19:25

川普入股英特爾 外媒爆台灣也「這麼玩」點名4家公司

川普入股英特爾 外媒爆台灣也「這麼玩」點名4家公司
  • 2025.08.30 
  •  
  • 15:45 
  •  
  •  中時新聞網

川普政府入股英特爾,引發外界諸多批評。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中時新聞網 吳美觀】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取得英特爾10%股權,此舉打破美國長期奉行的自由經濟慣例,政府直接介入民間企業的經營,引發外界諸多爭議。一般而言,除非面臨戰爭或經濟危機,美國政府鮮少以股權方式干預私人企業。然而,若放眼全球,政府持有戰略性企業股份並非罕見,在法國、台灣和大陸等市場經濟體中,此類模式相當普遍。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台灣就是明顯例子。台灣政府透過17家國營企業對國家經濟發揮影響力,對於能源、水電等關鍵公共事業,更是完全掌控。例如台電與台灣自來水公司均由政府持有,而石油則是戰略資產,政府對中油也維持多數股權。
對台灣政府而言,最具價值的持股則在台積電。當年台灣透過國家發展基金,提供創辦人張忠謀7000萬美元資金,協助成立這家如今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製造公司。國發基金屬於政府支持的投資工具,性質類似主權財富基金。今年5月,總統賴清德更宣布成立主權基金,用來管理台灣龐大的外匯存底。
歐洲各國情況也相似。雖然政治與經濟制度與美國接近,但許多政府長期持有大企業股權。像挪威、瑞典、德國、法國與義大利,對航空、鐵路、電信、汽車與國防等產業,常有部分甚至完全持股,藉此保障產業安全與長期發展。
至於資源豐富、擁有主權基金的國家,如挪威、沙烏地阿拉伯與阿聯酋,更大規模收購國內外企業股份。北歐國家特別運用國有資產推動綠色轉型,將能源收益轉化為新產業動能。
中國大陸的作法也頗具代表性。北京當局透過龐大的政府基金,實質控制當地晶片產業發展。例如,中芯國際的董事會大部分席次由政府相關投資機構掌握,透過股東投票直接影響公司決策。與此相比,川普雖然透過政府入股英特爾,但並未取得股東表決權,控制力相對有限。
即便如此,美國政府與英特爾的交易仍引發強烈批評。共和黨籍肯塔基州參議員保羅(Rand Paul)直言:「今天是英特爾,明天可能就是其他產業。社會主義就是政府掌控生產工具。」他憂心此舉將侵蝕美國自由市場根基。
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學者巴菲爾德(Claude Barfield)也警告,川普可能正在開啟危險先例,使得美國經濟逐步走向社會主義化。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