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21:04

賓士戰略長Paul Gao(右起)今日出席鴻騰首屆科技日活動,與麥肯錫汽車全球負責人Andreas Tschiesner針對電動化、AI與地緣政治交換看法。(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Mercedes-Benz(賓士)戰略長Paul Gao今日出席鴻海(2317)旗下鴻騰精密舉辦的首屆科技日活動,與麥肯錫汽車全球負責人Andreas Tschiesner針對電動化、AI與地緣政治交換看法。雙方一致認為,中國新創車廠的快速崛起正在全面改變汽車產業格局,傳統豪華車廠必須調整產品與合作模式,才能維持競爭力;賓士未來3年將推出40款新車應戰。
Tschiesner指出,全球汽車產業正出現「前所未有的轉變」,新創公司在純電動車(BEV)市占率上快速追趕傳統車廠,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中國廠商的進度快到成為整個產業的速度標竿。對供應商而言,與正確的代工廠合作已是成敗關鍵,傳統品牌能否在激烈競爭中突圍,仍有待觀察。
Gao則表示,全球各國對於電動車的採用步調不盡相同,中國保持領先地位,歐洲需求則是在近期放緩,美國則相對落後。中國市場上有眾多本地品牌激烈競爭,透過價格戰壓縮Mercedes-Benz、BMW與Audi等傳統豪華車廠。過去幾年市場焦點快速更替,從小鵬、理想到華為,甚至今年小米成為新焦點,顯示局勢難以預測,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新創車廠正持續重塑產業競局。
Gao說,「汽車產業競局正在加速重組,市場速度將改寫傳統豪華車廠的生存法則」,對此,公司已啟動大規模產品生產計劃,未來3年將推出40款新車,包括純電與內燃機動力車款,建立全新架構與驅動系統。高端客戶如G-Wagon與Maybach(邁巴赫)買家仍重視V8引擎與駕駛感受,但入門客戶反而最在意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與智慧座艙,因此新技術必須加速平價化,才能真正擴大市占。
在技術投資上,Gao點名AI、ADAS、半導體、智慧座艙與電池為重點領域,認為這些是特斯拉(Tesla)與中國對手暫居領先地位的原因。為追趕差距,賓士不僅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還將加強與科技公司合作,從谷歌(Google)、輝達(Nvidia)到鴻騰,都在潛在夥伴名單之列。過去依賴厚重規格書的合作方式已不合時宜,未來將以「性能需求」取代「規格約束」,讓供應商以更快速度、具競爭力的成本交付。
至於地緣政治風險,Gao坦言,美國現在已經確定排斥中資技術,歐洲是否跟進美方做法仍待觀察,若情勢惡化,中國恐成為「技術孤島」。因此,賓士必須同時確保韌性與彈性,強化軟硬體整合,推進共同駐點(co-location)模式,以提升效率與市場反應速度。賓士不會在品質與安全上妥協,但必須以新的合作模式與技術投資回應中國新創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