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25-09-24 06:43

秋分該吃什麼? 中醫提醒多吃「白色食物」 補益肺氣 緩解秋燥傷肺

記者廖靜清/台北即時報導 2025-09-23 18:01 ET



節氣秋分可對應「白色」食物來調理肺部,補益肺氣、增強呼吸道防禦能力。(123RF)
23日是節氣秋分,古云:「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白天與夜晚等長,象徵天地陰陽的均衡,也是秋季正式的中點,更代表一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三。中醫師張家蓓表示,今年秋天與中秋節只隔了13天,為雙節同月,所以氣候效應會疊加,要注意氣候變化保暖,並多攝取滋潤食物。

過了秋分之後,可以明顯感覺到「晝短夜長」的轉變,天氣也逐漸轉涼。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入秋後轉為乾燥,除了多補充水分,也要多吃富含膠質與水分的食材。所謂「秋吃白、病不來」,在五色中,白色入肺,秋天應該用「白色」食物來調理肺部,補益肺氣、增強呼吸道防禦能力。

張家蓓推薦,山藥、蓮藕、雪梨、銀耳、蓮子、白蘿蔔等白色食物具有清肺、潤肺、養肺的功效,是滋陽潤燥的好食材。不過,秋天容易「涼燥」,出現咳嗽或皮膚癢等症狀,辛香料或發散的食物盡量少吃,例如韭菜、蔥等,以免助熱生火。

秋季養生,張家蓓提醒「三不做」,首先是不貪涼,秋季天氣轉涼,但白天可能炎熱,日夜溫差大,不要過度貪圖涼爽,應注意保暖,避免忽冷忽熱感冒。再來是不悲秋,盡量少看讓人煩躁或是心情起伏太大的事物,慎防情緒疾病的發作。秋天不大補,不宜大魚大肉,因天氣變化大,多油膩恐增加心血管疾病

國健署在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也分享秋日養生,餐盤可以多⼀點白色食物,順應時節緩解秋燥傷肺現象,也能預防感冒。從營養學角度解析,白色食物含有許多有益物質,例如硫化物、蘿蔔硫素,存在於大蒜、洋蔥、白花椰菜等,具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的功效。

白目耳、洋菜、山藥、蓮藕等食物富含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足感、刺激腸道蠕動。想要補充維生素C,可多吃白花椰菜、白蘿蔔含,可促進膠原蛋白形成,協助鐵質吸收,也具有抗氧化能力。

國健署提醒,餐餐均衡最重要,跟著「我的餐盤」多元攝取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堅果種子六大類食物,能讓身體獲得足夠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更完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