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小喬 發達集團代表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1-30 10:07
歐元瓦解代價大 經濟學人:可能數週內瓦
【大紀元2011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朱稚清綜合報導〉根據11月26日經濟學人期刊報導,歐洲央行是唯一能迅速緩和目前緊張局勢的機構,此最終借款人必須更長時間且大規模無限制的提供流動性,否則不論是銀行倒閉或是公債標售失敗,除非歐洲央行與歐盟領袖態度有所轉變,歐元有可能在數週內瓦解。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認為,雖然有評論在討論歐元區瓦解的可能性,但有些把問題想得太簡單,歐元區的瓦解有兩種較為可能的方式,不是最弱的經濟體退出,就是德國或法國退出,但歐元區瓦解須付出的代價,遠比提供支援給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或歐洲央行解決危機所付出的成本大。
歐洲央行將成關鍵
歐債危機由邊陲國家擴散到核心國家的擔憂持續發酵,11月23日標售總額60億歐元的十年期德國公債,僅有36億歐元的認購額,雖然這對德國來說並不嚴重,因為即使過去沒有歐債危機,政府也不一定能順利出售所有計劃發行的公債,但在這時點發生卻讓市場更加敏感。
歐洲銀行正努力拋售信評較差的債券及其它資產,試圖保存資本並提高流動性,以因應資金短缺的可能性,歐元區政府也承諾進行更加嚴厲的預算縮減,以安撫債券市場,這些動作最直接的後果便是信貸緊縮及對整體需求的擠壓,若再加上投資人與消費者信心不足、企業委靡不振,歐元區的經濟衰退難以避免。
想脫離危機先要「承認問題」
哈森泰博表示,以過去幾次金融危機的經驗來看,想脫離危機很重要的就是「承認問題」,現今歐元區高層決策者終於了解問題嚴重性,不再否認希臘違約或重整的可能,雖然欠缺詳細的計劃,但最近看到EFSF草擬方針顯示,EFSF可能為歐元區高負債國債券提供至多30%的擔保,也有媒體報導指出德法領袖計畫推動新穩定公約,敦促各國嚴格遵守財政紀律以對抗歐債危機,雖然在政治紛擾之下,短期內難有具體的解決方案出爐,但至少是朝正面的道路進行。
不過,市場仍在揣測部分國家退出歐元區或甚至歐元區解體的可能性,因此對歐元資產的信任度迅速下降,此時,歐洲央行便成為關鍵的角色,經濟學人期刊認為,若歐洲央行承諾無限制的釋放流動性,或者實施等同於2008、2009年間英國央行買回債券規模的量化寬鬆計劃,便有可能替目前恐慌的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歐盟及單一貨幣體制瓦解的危機也可化解。
歐元區17國經濟分裂也將使政治受損
歐元區有17個成員國,雖有共同的貨幣與貨幣政策,但各國的財政政策卻各自主張,尤其南北歐洲的經濟體質大不相同,經濟上的分裂也將使政治凝聚力受損。
哈森泰博表示,若德國離開歐元區,新貨幣將會大幅升值,迫使德國出口產業失去競爭力,並衝擊生產、就業狀況,且德國原先利用貿易出超收入所進行的金融投資多以歐元計價,這將造成嚴重的問題;對希臘等問題國家來說,退出歐元區後也還是必須處理銀行和國家債務等問題,新貨幣貶值將造成債務負擔更為龐大,所要付出的代價也將更高,不論對體質佳或體質差的國家來說都沒有好處。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歐洲央行可利用資產負債表操作,防堵歐元區或銀行系統的瓦解,雖然歐洲央行希望以EFSF為主要的紓困機制,但當緊急時,其仍會準備支援。長期來看,部分歐洲國家將著手進行改革,且德法兩國已多次承諾將致力捍衛歐元,其他成員國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非常低,歐洲債務問題終能解決。
未來幾週將是歐債的關鍵期
未來幾週將是歐債問題發展的關鍵期,將有數個重要會議將召開,可觀察11月30日歐盟財長會議、12月8日歐洲央行利率會議、12月9日歐盟領袖高峰會。
此外,經濟學人期刊表示,明年一月義大利將進行逾300億歐元的融資計劃,若市場猶豫不決,歐洲央行也坐視不管,世界第三大的主權債務國可能會面臨違約,預期短期之內市場波動較大。◇
責任編輯:李文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