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5-05-24 17:47

假檢警老梗詐騙 10通電話得手近3千萬

2015年05月24日 1張企群
長期旅居美國的楊姓女子,回國期間在北市大安區的住家接獲一通高雄長庚醫院來電,對方佯稱有一位「陳美麗」小姐用她的名義申請醫療補助,楊女否認後,對方表示要幫她報警。之後就接到自稱「高雄市警察局」警官來電,說她的資料遭冒用,涉及洗錢案,要調查其名下資產並監管她的帳戶。
楊女信以為真,不但去銀行領錢,甚至還辦理壽險貸款,接連7次將現金面交給假冒台北地檢署書記官的年輕車手。歹徒食髓知味,在楊女士赴美期間,再陸續以帳戶監管問題,指示其匯款到指定帳戶。楊女士3個月內總共被騙10次,詐騙金額高達新台幣2,800多萬元,警方目前正以楊女士所提供的領(匯)款資料、車手摸過的假傳票及交款地附近的監視器影像等,積極追查嫌犯。
市警局刑事警察大隊表示,近期接獲大安、信義、松山、南港區幾起重大詐騙案件,歹徒使用如出一轍的詐騙手法,先隨機撥打市內電話,假冒醫療院所名義,以個人資料取得民眾信任,再假冒警察、檢察官,佯稱被害人人頭遭冒用、涉及刑案,要求配合辦案、監管帳戶、交付現金或匯款以證明清白,不配合就要收押等。
此外,歹徒為避免銀行發現可疑情形,還會以偵查不公開為由,教導被害人若有行員詢問領款用途,要以投資、子女結婚、家中買房子等理由搪塞行員。民眾對於司法程序不瞭解,很容易掉入詐騙陷阱而渾然不知,將現金乖乖交付給假書記官。
警方再次強調,警察、檢察官絕不會利用電話辦案、做筆錄,亦不會以監管帳戶的名義,派人收取現金或要求匯款。經統計分析,此案類的被害人多為50歲以上民眾,雖然警方積極利用家戶訪查時機加強宣導,然而長年旅居國外的民眾無法獲知相關訊息,容易上當。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