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5-06-22 21:09
今年三伏天40天 比去年多10天
2015年06月22日 徐尚禮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今年三伏天比去年多10天。
22日是「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受光最多,「夏日炎炎」到來。」。夏至三庚數頭伏,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新華社今天引述專家提示說,今年的三伏天共計40天,比去年多10天,但今年不一定會比去年更熱。
夏至不僅是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還決定著當年伏天的長度。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表示,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
「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史志成進一步指出,「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這是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為10天,有時為20天。
具體到今年的「三伏天」來說,7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共計40天。
「伏天和整個夏季究竟有多熱,是由多種氣象因素造成的,因此,40天的伏天的夏季不一定比30天的伏天的夏季要熱。」史志成提示說,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是三伏天的顯著特點。「隨著三伏天的日益臨近,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