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6-26 19:45
大老喊話 誰來領軍?
2015-06-26 【撰文/周鉅堯】
台股1500家上市櫃公司股東會於6月30日全數舉辦完畢,由於除了法說會外,投資人甚少有機會與公司經營者直接面對面,因此股東會上公司高層對未來的產業景氣看法如何,也成為法人及投資人下半年布局台股的重要指標。
看法多空紛陳 慎選未來布局標的
當然公司經營階層在面對投資人提問時,多數仍保持正面樂觀看法,因此在判斷時,更需多方資訊交叉比對,才能在接下來高難度的台股投資中,站在勝利的一方;4月中之後股價大幅回檔的貨櫃雙雄長榮海(2603)、陽明(2609)在股東會上信心喊話,皆強調Q2營運谷底已過,下半年受到旺季需求來臨及自發性縮艙穩定運價帶動,全年獲利不必太悲觀。雖然最新5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訂單出貨比(B/B)值為0.99,相較4月1.04呈現下滑,也低於分水嶺的指標1關卡,但台積電(2330)張忠謀董事長仍表示下半年景氣將比上半年好,且全年度營收年成長將逾1成;另外素有景氣鐵嘴稱號的封測大廠矽品(2325)董事長林文伯,也在致股東會報告書中表示,未來智慧家電、穿戴裝置、雲端運算等新產品將牽動半導體持續成長,且矽品也準備切入系統及封裝(SiP)業務,積極切入高階封測產能。
面板雙虎友達(2409)、群創(3481)也釋出對未來景氣樂觀訊息,群創董事長段行建更直指「別說面板是慘業」,並在紅色供應鏈議題圍繞下,表明應正面迎戰、自立自強的積極態度。除了貨櫃運輸、半導體封測、面板…等產業大老表達樂觀態度外,近年來股價與獲利疲弱的太陽能產業,也在太陽能電池及模組於每瓦0.3美元、0.55美元附近落底,矽晶圓報價於每片0.8美元附近持平下,台廠蘊釀6月調漲價格計畫,茂迪(6244)執行長張秉衡也於股東會表示,下半年太陽能市場需求將轉好;昱晶(3514)董事長潘文炎也表明,雖受到新雙反稅率衝擊,上半年營運不佳,但Q3在歐洲客戶訂單挹注下,將有機會轉虧為盈;新日光(3576)董事長林坤禧更提出,太陽能發電在許多市場已達「市電同價」,無須依賴政策補貼,這對一直以來發電成本高居不下的太陽能來說,可說是重要轉捩點,只要發電成本能夠下降,太陽能裝機需求將大幅提升,整體產業營運也可望好轉。
而蘋概股的大立光(3008)、可成(2474)、瑞儀(6176) …也在股東會上釋出好消息,可成董事長洪水樹更上修第3季營收展望,表達今年仍會是豐收的一年;另外今年大漲的汽車電子、零組件族群,包括東陽(1319)、大億(1521)、為升(2231)、同致(3552)…皆看好下半年營運狀況,但股價已大漲反應獲利,追高應設停利停損點。至於有看好的,當然也有看保守的,包括DRAM、航空業、LED、IC通路、工具機等,對於下半年展望就顯得沒這麼樂觀,但只要公司維持競爭力,仍有再度成長的機會。
有技術不怕全球競爭者搶單 國內封測廠瞄準高階製程
面對2015第13屆中國半導體封裝測試技術與市場年會上,首期規模逾千億人民幣資金的國家集成電路投資基金(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明白表示,大基金支持封測產業進一步兼併及重組,包括長電科技(600584)、華天科技(002185)、通富微電(002156)都已進入全球封裝廠商排名前20強,其中去年排名全球第6大的江蘇長電科技併購了第4大封測廠星科金朋(STATS ChipPAC)後,2014年總營業額達320億台幣,並在全球封測企業2015年度排名中已位居全球第4,直指國內日月光及矽品,但江蘇長電目前導線架封裝的預包封互聯系統(MIS)為主,並針對穿戴裝置推出3D-MIS技術,使得多晶片封裝解決方案具有更佳的導電性,並針對系統級封裝(SiP)與晶圓級封裝(WLP)積極投入研發,但目前對於高效能、低成本的核心晶片封裝與國際大廠仍有相當的差距,加上合併星科金朋後,遷廠的謀合與製程認證需要1~2年的時間,國內封測業者短期內雖仍有技術上的領先,但中長期來看還是不可小覷中國政策的加持與中國廠商的成長實力。
國內2大業者之一的矽品,去年合併營收超過830億,今年持續聚焦在覆晶封裝(Flip-Chip)與晶圓凸塊,以及扇出型晶圓級封裝(Fan-Out WLP)、系統封裝(SiP)等高階製程領域,由於電子產品愈來愈輕薄、短小,包括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帶動晶圓製程走向微縮趨勢與高階封裝,晶圓製程朝20nm、16/14nm、10nm挺進,封裝技術當然也持續演進;成為近年主流的覆晶封裝技術是將晶片連接凸塊(bump),然後將晶片翻轉使得凸塊與基板直接連結,有別於過去將晶片置於基板上,再用打線技術(wire bonding)將晶片與基板連結,兩者最大的差距就在於覆晶封裝技術在晶片與基板間連接,是以Solder bump方式取代Gold wire,將能大幅提高訊號密度,並提升整體晶片效能,由於覆晶封裝運用銲錫或金質凸塊做為傳輸媒介,因此導電性、散熱程度較其他封裝技術為佳,而矽品今年在晶片尺寸覆晶封裝(FCCSP)月產能已逼近9000萬顆、球柵陣列覆晶封裝(FC-BGA)月產能近3000萬顆、晶圓級晶片尺寸封裝(WL-CSP)月產能約1.31億顆,未來也已切入系統級封裝(SiP)業務,迎接世界級競爭對手挑戰。
全球封測業務排名第一的日月光(2311),雖面臨在後的艾克爾(Amkor)積極擴張版圖,今年資本支出維持6億美元,並擴大運用在南韓仁川的最新K5廠房及研發,以及中國廠商與國內矽品的追趕,但去年合併營收仍以2566億位居龍頭,先前於上海舉辦的Semicon China2015展會上,日月光展示了SiP Module、EmbeddedSiP、Wafer Level SiP 3種SiP封裝技術,其中EmbeddedSiP、Wafer Level SiP這2種技術都能讓晶片尺寸進一步縮小,並推出扇出型系統級晶片封裝(Fan-Out SoC),主要應用在處理器晶片(AP)、圖形處理器(GPU)等領域;新技術持續研發,日月光在面臨全球競爭者仍相當小心,但在股東會上談到紅色供應鏈的壓力,表示其不見得全然是威脅,甚至有合作的空間,要特別小心的,是那些積極投入研發的廠商,3~5年後將有機會成為單一系統商,應密切注意;而半導體產業在面臨上半年2個季度調整後,有機會在下半年回溫,日月光股價在外資由賣轉買後,也重新站回季線,未來隨著iPhone新機備貨,加上SiP今年占營收比重將衝上3成,整體營運可望逐季成長。
太陽能電池報價不跌反漲 景氣春燕來了?
我在上期「光佑台股 誰是下一顆新星?」文中提到,雖然這次光電週少了許多大公司加持,但展中「2015太陽光電應用新紀元研討會」以及「PV產業最新發展趨勢」論壇卻已早早額滿,加上疲弱已久的太陽能現貨報價開始改變,根據PV insights報價顯示,雖然上游的Poly仍持續下跌,但Wafer已在每片0.8美元附近止跌,而下游的多晶電池價格已連3週上揚,止穩在每瓦0.3美元附近,電池模組則維持在每瓦0.55美元左右,讓人不禁想問,太陽能落底了嗎?
由於近年來報價直直落,包括全球太陽能模組龍頭中國英利傳出財務危機,日本太陽能電池龍頭夏普也下修財測,甚至考慮出售/退出太陽能電池事業,但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供需理論以及成本的變化,就能改變公司的獲利狀況,根據歐洲太陽光電協會EPIA表示,2014年全球太陽光電系統安裝量為40GW,累積總安裝量已達177GW,2015年全球太陽能系統安裝將持續成長,並預計超越50GW,逐漸縮小供過於求之間的Gap,另外我們利用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也可看到,最新統計的台灣平均日照時數,台北合計達1405小時,台中、嘉義、台南、高雄都有超過2000小時,而日本東京則達1881小時,我在前往日本石垣島時,也發現當地有許多住戶使用太陽能,甚至路障以及路燈皆多數使用太陽能的電力,不僅便利且相當環保。
太陽能轉換效率逐步提升及建置成本下降 有助整體產業發展
台灣中南部地區日照時數相當充足,也應大力發展太陽能系統建置;但發展太陽能除了成本,最重要的就是轉換效率,芬蘭近期開發出表面奈米結構有如劍山一般的特殊矽材料,並在表面上增加一層鋁薄膜,使損失率降為只有4%,另稱做黑矽(Black silicon)的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22.1%,獲得重大突破;除此之外,台廠的新日光也展現強大技術,2013、2014年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平均轉換效率已達17.4%、17.5%,最新開發被稱為「Bi Fi」的n型雙面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更可達24.5%,持續向上挑戰;昱晶最新一代PERC太陽能電池及超高效模組,單晶電池DiamondSeries效率已達21%,單晶模組60片瓦數達350W;台塑也開發新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不走大型發電廠模式,改以居家、3C等創新領域,雖轉換效率仍低於10%,但優點在於無需太陽能照射,一般日光燈就能達到發電效果,替綠能發電,展開新視野。
在建置成本部分,台灣太陽光電躉購費率2015年收購價格大致抵定,每度電收購價格從4.7521元到6.8633元,過去每度太陽能發電的建置成本加上營運維修與配電系統、租金、貸款利息等約5元,如此訂價,起碼讓國內業者尚有獲利,但國外已有許多地區大型太陽能發電系統成本已接近市電同價,包括巴西東北部、智利北部以及秘魯南部,而市場研調機構Lux Research也表示,未來5年內太陽能需求將轉向更廣泛的市場,包括日本、中國、印度都將出現大幅度的成長,由於商用屋頂發電系統達到市電同價的速度相當快,預計至2016年就會有10個地區達到目標,包括多明尼加與尼加拉瓜等地;另外在家用住宅與市電同價的國家,夏威夷早在2011年就實現了,預計到明年共計將有7個國家達成目標,包括義大利、丹麥與荷蘭等,成本下降將有助於全球太陽能發展。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1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