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5-09-24 22:04
房地產是資產或負債?天堂地獄一線間
2015年9月24日 民報作者吳家揚
「房價鬆動蛋白區價格下跌,兩稅合一制即將實施,現在是買房的時機嗎?」讀者這樣提問,而我始終認為,思考購屋問題的第一關鍵,不在房價的高或低,而是要先確認對自己而言,「房地產是資產還是負債?」因為家庭財務的天堂與地獄就繫於這一念之間。
資產與負債,看起來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財會項目,買進資產可以讓人增加資產,買進負債讓人增加負債,這是基本的邏輯。許多人以為資產與負債如同T恤與長褲一眼就能清楚了然,不可能搞混,因而也就未細究兩者之間的差異。因為觀念不清楚,以至於買進了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讓自身陷入財務泥淖不得翻身。其中,購屋這件事就常是罪魁禍首。
購屋具有消費財加投資財的雙重性,牽涉到財務、心理需求、個人偏好、意願等,有許多個買屋的迷思,值得探究。我們從財務面來分析,看房子是資產還是負債呢?
在談這問題之前,需要先簡單認識「現金流量」與「現金存量」的概念:
流量則是動態概念,存量是種累積靜態概念。流量與存量的關係其實很簡單,流量如河流,存量像湖泊,互為因果,必須調控得當才能在財務上安居樂業。每月有穩定現金流入,這就是「現金流量」。當累積現金存量後,可以支付房貸、小孩教養費,或投資理財等等活動。這些量入為出的計畫性理財規劃,都建立在穩定的現金流入。流量愈豐富,存量就愈富足。若隨便亂投資,可能導致虧損,就會破壞存量的安全性。即使薪酬的現金流量大且穩定,也禁不起資產管理不當,而造成「現金存量」亮紅燈。
房子對資產淨值而言算是資還是負債?
以「現金流量」的觀點來說:以貸款購買房地產是負債。每個月都要繳房貸,但是隱藏的機會成本與風險總是被隱而不談,還有各種稅負的支出,更重要的是喪失投資機會。年輕人購屋排擠投資機會,若人生開始奮鬥的前幾年將買房子的錢用於投資,而不是早早決定買昂貴的不動產,則以後日子可能會輕鬆些。
華人都有有土斯有財的觀念,走到哪裡都炒地、炒房,傳統上認為租屋是住別人的房子,是在幫房東付房貸,自己也沒有歸屬感。但買了房子就是自己的嗎?殘酷的真相是,只要有向銀行貸款,在房貸還沒有繳清之前,房子的所有權是銀行的。
如果現在以房貸利率2%,貸款1000萬元買屋,貸款20年為例,每年需還款本利和61萬元,20年的利息共繳223萬元,期滿等於多付22.3%的貸款金額。在付清貸款之前房子是銀行的,如果老老實實地按期繳納,不做任何理財的動作,每個月至少要付5萬元給銀行,等於不能間斷地為銀行打工20年。
以「現金存量」的觀點來說:隨時間而增值,可變現的房地產是資產。驅動台灣房市上漲的力道是大家相信房子會保值、增值。房子會增值,當然也會貶值。過去15年甚至60年,房地產價格長期趨勢向上,但會修正調整。過去長期持有房地產,淨資產是增加的,但這有時空背景:台灣從「第三世界」進入「開發中國家」,最近來到「已開發國家」,這60年來的經濟發展支撐證明這事實。
房地產神話崩解危機?冷靜為上策
從未來呢?房地產神話會面臨崩解危機嗎?台灣房屋自有率已經超過85%,但空屋率逼近20%。試問:大家都有房子了,誰來買房?根據經建會的資料顯示台灣人口在2023年時,死亡的人數會比出生的人數多,總人口數會開始減少。在台灣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從未經歷人口減少的年代,我們的產業與經濟發展思維,是在人口持續增長的狀態下進行模擬與推動,但很快地人口紅利將盡,誰來支撐房價?在這種情況下,大膽的行動可能是盲勇躁進。日本經濟失落至少20年,造成房地產泡沫,沒有人會忽視這段歷史。台灣目前經濟狀況不佳,現在房地產價格最不會是相對高點,而步入日本的後塵?
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前,台灣和世界的連動沒那麼強,因此經濟受傷沒那麼嚴重。現在台灣已經全球化,無法自外於全球化資本運作,2000年網路泡沫、2003年的SARS事件、2008年金融海嘯、2009年歐債危機……使M型化社會越來越明顯,中產階級消失、落到貧窮的那一端。你真的還要用20年的時間來供房,期待房屋增值?房屋持有率、空屋率、人口衰退、經濟變化透露出的訊息,購屋前你要深入再深入地思考。
將負債化為資產
若房子有貸款的情況下,單純自住「暫時是負債」。能產生足夠的「淨現金流」,善用出租和房貸低利貸款套利,則是資產。出租只要租金收入大於銀行貸款和房子開銷,使現金流為正,那房子就是資產而不是負債。房貸利息甚低,貸出來買高報酬率標的來套利。前提是有把握賺到錢,否則投資失利最後連房子都不見了。假設你有值錢的房子去銀行借1000萬元,20年,2%的房貸利率,一年還本利和約61萬。投入股票年化報酬率8%,一年可多出19萬元被動收入。
同樣的房貸故事,不同做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關鍵在於現金流的方向。如果現金流量足夠買房自住,將為銀行打工20年,賺取將來可能的增值財。如果現金存量足夠買房且不貸款,房地產有合法節省遺產稅的優惠,未來有需要時還可以低利貸款來投資套利。若房地產是自住為目的,則以生活需求為第一優先考量。房地產可以是資產,也可以是負債,就看你怎麼去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