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9-29 12:07
開發旗下銀行轉型 進度超前
2015-09-29經濟日報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扭轉投資金主角色 邁向資產管理者 直接投資水位降至300億 可望提早落實
開發金控直接投資水位將加速調降,預估今年底將降到500億元大關,與2001年的1,000億元高水位相較腰斬,約當今年一年就減少近百億元,開發金預期,轉型加速下,可望提早達成承諾金管會轉型商銀後,六年內直投水位降到約300億元的目標。
開發金在2014年2月宣布併購萬泰銀(現更名凱基銀),啟動從工銀轉型商銀計畫。根據開發金呈報金管會的規劃,併購後,今年5月開發工銀切割企金與金融交易、租賃等業務讓與併入凱基銀,然後明年中以前將繳回工銀執照,開發工銀正式轉型為一家大型的創投控股公司,而其直接投資部位,則是規劃六年內、也就是2020年降至320億元。
不過,根據開發金資料,到今年第2季,開發金的直投水位已經降到約574億元,預期今年底就將降到約500億元,因此極可能不必等到2020年,開發金的直投水位就會降到300億元,提早完成轉型資產管理者的目標。
直投水位的降低,並不表示獲利能力下降,而是扭轉過去單純扮演投資金主的角色,轉型為資產管理者,賺取穩定的投資管理手續費收益,提高的穩定收益比重,從而強化承受大環境經濟景氣波動的能力,避免直投報酬率起伏太大,影響金控獲利表現。
事實上,開發金國內即將募集新的優勢產業創投基金,預估募集資金規模也在15億元到20億元間,以泛亞太地區市場為主要投資標的的美元計價私募股權基金Asia Partners Fund(亞洲夥伴基金),成功與多個國際級的大型私募基金集團結盟合作投資。
目前開發金在兩岸、亞太新募集籌組完成的五檔創投與私募股權基金,合計規模已經超過250億元,而開發金投資持股這些基金的比重都在二到四成間,其餘則是向國際法人、市場募資而來,再由開發金擔任管理者,與過去直投做法單打獨鬥,只能期盼資本投入後未來的報酬率高低,有很大不同。
配合開發金直接投資業務轉型投資資產管理的規劃,開發金展開旗下創投與投資管理顧問公司的整併,未來將劃分為大中華區與亞太區兩大系統,兩者各由一家創投與一家管理顧問公司主導,而開發工銀則是明年上繳工銀執照後,成為大型創投控股公司,控有兩大系統的海外相關事業。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5/09/29/2/1356999.jpg&sl=W&fw=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