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6-01-08 07:37
基金觀點/嬰兒潮的沈重包袱…
基金觀點/嬰兒潮的沈重包袱…
2016-01-08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整理
葛洛斯(Bill Gross)
要解釋人口現象,首先要體認到的是全球人口逐漸老化,有些國家速度比較快(日本、義大利、台灣),但主要是已開發國家,這是相對於未開發國家來說。此外,老年人對於服務與費用的需求高於新生兒,儘管乍聽之下會認為包著尿布的嬰兒比70歲的退休阿公需要更多關心與醫療,但並不盡然。
如果金融市場觀察家對於當前希臘或波多黎各的負債狀況感到驚訝,則看到下列的事實時,可能要吞下兩倍的抗焦慮藥才行──事實是,美國政府當前負債約達16兆美元,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0%。
此外,當前美國各種健保方案如聯邦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35兆美元)、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23兆美元)與社會安全保險(8兆美元)總計達66兆美元,占GDP的400%。我們根本就破產了,但渾然不知。
有些政治人物支持平衡預算,聽起來頭頭是道,其實根本狀況外。
事實上,降低當前政府負債的成長率幫助不大,因為關鍵在於這是人口面的問題而非財務問題──年輕人太少,不足以照顧龐大的老年人口。
社會安全的保險箱或Medicare/Medicaid的「信託基金」基本上是預先提存的責任制度,無法修正人口失衡的現象,因為金融資產等於是對未來產出的「買權」。
如果這個產出可以像松鼠儲糧過冬一樣先存起來,則買公債或公司股票就有道理。問題是這根本不行。
嬰兒潮世代老人的醫療,只能仰賴現在的千禧世代或還未出生的醫生。我們無法未雨綢繆,把他們的精力先儲存起來。
同樣的,食物、運輸或娛樂也無法儲存太多年,這些都必須由未來世代的勞工提供給退休的嬰兒潮。
美國退休人口與工作人口的比例(撫養率)從每個勞工要撫養25個退休人口(65歲及以上),大增到未來十年每個勞工要養35個老人。
這些現象對投資的影響呢?
如果開發中國家的人口都較年輕(如印度),則已開發國家就可以且應該把更多金融資產轉到新興市場,以支付自己國內的人口帳單。長期來說(但不是現在),可以考慮增加在開發中國家的資產配置。
另外,如果千禧世代的薪資上揚,是因為健護醫療從業人員短缺不足以應付嬰兒潮需求,則投資人應該做多通貨膨脹相關而放空債券票息。
若如此,美國10年期抗通膨債券(TIPS)在80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是個好的避險標的。
當然以股票的產業來說,健康護理類股應該大有可為,但被責任綁住的金融機構(例如保險公司)以及瀕臨破產的城市與州(如芝加哥與伊利諾州的債券)則要避開。
葛洛斯(Bill Gross)小檔案
金融產業經驗:43年
現職:駿利全球無約束債券基金經理人、駿利資本集團全球資產配置委員會成員
經歷: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共同創辦人
學歷:杜克大學學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企管碩士
資料來源:駿利資產管理集團、彭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