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1-08 10:59

洋芋片、薯條含丙稀醯胺 食藥署訂標參考

洋芋片、薯條含丙稀醯胺 食藥署訂標參考
記者羅伊庭/臺北報導2016-01-08
食藥署昨日發布「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參考歐盟規範訂出薯條、洋芋片、麵包等12類食品的丙烯醯胺指標值,並考量國人飲食習慣,特別列入黑糖及油條2類的丙烯醯胺指標值;我國已成為繼歐盟之後,第2個對丙烯醯胺制定出參考指引的國家。
洋芋片、薯條等高溫油炸、烘焙食物,製程中都會產生有致癌風險的物質「丙烯醯胺」,過去歐盟對即食的薯條、洋芋片、麵包類製品、早餐穀類、餅乾、脆麥餅、薑餅、烘焙咖啡、即溶咖啡、非穀類嬰兒食品、嬰幼兒餅乾及麵包乾、穀類嬰幼兒食品等12類食品,丙烯醯胺指標值指標值介於50~1000ppb(10億分之一濃度)。
食藥署簡任技正鄭維智指出,丙烯醯胺是食品製程中產生的物質,以馬鈴薯為例,經過高溫攝氏120℃以上油炸後就會產生丙烯醯胺,恐有致癌風險;但因丙烯醯胺尚無人類致癌實證,因此,目前全球尚無國家針對食品中丙烯醯胺訂定限量標準。
鄭維智表示,產品中若丙烯醯胺濃度超出指標值雖不會面臨罰則,但公布資訊會對其產品銷售形成壓力,目前暫不考慮在食品中訂定丙烯醯胺的限量值。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