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6-02-17 07:39

基金觀點/新興亞洲 改革題材領風騷

基金觀點/新興亞洲 改革題材領風騷
2016-02-17 經濟日報 馬浩德 (Bill Maldonado)

今年開年以來,全球市場劇烈波動,投資人都很擔心,市場是否隱含了基本面有所變化的訊號?我的答案是,有時候的恐慌情緒只是反映了集體心理行為,全球經濟應該會持續在成長的軌道前進。
在低利率、低通膨環境下,實在不需要過度擔心全球經濟會大幅放緩。全球應不至於進入嚴重而長期的停滯性通膨,也不會進入強勁的需求復甦,最有可能情況是「脆弱的均衡」,需求不溫不火、升息循環走得又慢又低。
如此一來,各資產類別投資報酬率也會因此大不如前,長期資產報酬可能會呈現5%~10%的情況,很難回到以往動輒兩位數報酬率的時光。
成熟市場的政府公債是屬於4%以下低報酬率的資產;全球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等風險性債券與成熟市場股市約5%~7%的中度報酬率;日股、新興亞洲股市及新興市場股市則可望有7%以上的高報酬率。然而現階段暫不建議就此大舉進場新興市場債,因為賣壓仍未完全消化,尚有低點可期。
全球經濟亮點依然是在美國,由於美國失業率下降至長期預估水準,美國經濟將持續復甦。只要企業獲利成長幅度能夠高於利率調升,股市就會繼續上漲。展望2016年,企業獲利雖然不見得能夠強勁成長,所幸利率還是很低,對股市仍是利多。
除了看好美國,新興亞洲是較具基本面支撐的新興市場區域。相較其他新興市場區域,亞洲是較有改革題材的投資區域:中國正在追求經濟轉型;印度正在打造「印度製造」與「數位印度」;南韓正進行稅制、退休金、教育體制改革,因此較看好東北亞區域。至於東南亞,則有印尼在進行土地、國營企業改革。
目前亞洲不含日本的股票評價,相當於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危機時水準,以亞洲基本面來看,更不應只享有1.3倍的股價淨值比。若能耐得住波動,布局景氣循環類股應優於防禦類股。
亞洲債券也相對具投資吸引力,亞洲高收益債目前殖利率約8.1%,歐洲高收益債殖利率卻僅約5.6%;同樣的信用評等下,亞洲債券的信用利率卻比美國或歐洲債券大,並不合理。
中國大陸經濟走緩,是目前較令人擔心的經濟因素,但一年能有6%的經濟成長率,還是不錯的成績;人民幣頂多不再升值,再大幅貶值機率並不高,中國大陸政府應該也不樂見人民幣過度弱勢。
全球經濟當然面臨風險,包括美國經濟走緩、各大央行無法再推出可用的刺激經濟政策。在這樣情況下,對於所有著重資產配置的投資人,像是退休基金等,將面臨極大挑戰。
在確定全球經濟持續成長後,面對波動劇烈的2016年,最好的投資策略是擬定投資計畫,並有紀律地分批進場布局,只要能夠堅持做到,全球的投資成績單必定獲利可期。(作者是滙豐環球投資股票投資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