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2-18 10:13
亞洲出口虛 將擴大貨幣寬鬆
亞洲出口虛 將擴大貨幣寬鬆
2016-02-18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今年來亞洲多國出口普遍劇減,凸顯亞洲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成長模式正面臨沈重壓力。經濟學家預料,亞洲為提振內需及經濟成長,台灣、南韓、泰國、印度及中國都將放鬆貨幣政策。
新加坡元月出口降到8年來最低水準;印度元月出口劇減13.6%,且是連續第14個月減少;中國出口也減少11.2%,進口更劇減18.8%。
德意志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者拜格指出:「凡是公布元月出口數字的國家,情況都比趨勢水準更差。」
經濟學家針對貿易減緩提出數項原因。第一,一年多前開始的原料出口萎縮,已經擴散到其他產業,主因全球成長下降傷害消費者及企業支出,連印度等與商品出口無關的國家都受波及。
其次,美國及歐洲經濟雖勉強維持復甦,但主要是靠國內服務業帶動,而並非對亞洲商品需求增加。亞洲國家本身也逐漸重視內需,降低對出口的依賴。
最後,許多國家為了保護就業及國內產業,顯然設法限制貿易,而不願促進貿易。拜格指出,金融海嘯以來全球20大經濟體已增加了800項新的貿易管制措施。
由於出口減弱,亞洲各國採取不同的方式支撐經濟。印尼及泰國增加基礎建設支出,南韓則靠刺激內需措施;但隨著刺激經濟政策的效果減退,成長可能再度減緩。新加坡試圖聚焦於研發等高附加價值產業,降低對加工再出口的依賴。
瑞銀和澳盛分析師預測,今年中國、印度和南韓可能放鬆貨幣政策。瑞士信貸預測,這三國以及泰國、台灣都將降息。巴克萊預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央行)4月也可能宣布寬鬆措施。瑞士信貸銀行指出,亞洲元月出口普遍疲軟,「主要與中國最終需求偏弱有關,因此我們預料亞洲各央行的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寬鬆,與美國聯準會的緊縮政策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