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6-02-19 08:51
貨幣基金規模 去年增60%
貨幣基金規模 去年增60%
2016-02-19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2015年全球市場行情反覆,推升保守型商品異軍突起,統計去年境外基金規模變化,貨幣型基金成長最多,規模創金融海嘯以來新高。股市劇烈動盪拖累債市表現,也使全年境外基金規模減少2,371億元,年減幅達7%。
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2015年貨幣型基金規模大增六成至365.1億元,增幅遠勝其他類型基金,上次突破這一規模水準是2008年的442.8億元;另外平衡型基金去年也成長46%,規模一舉從2,000億元增加到3,271.5億元;衰減最多則是債券型基金,其中,高收益和新興市場債都縮減超過兩成。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分析,去年境外基金規模下滑的最大來源是債市信心潰散。由於能源價格低迷,年底國外傳出能源高收益債出現流動性風險,造成市場恐慌就像滾雪球,愈來愈大,國人投資的高收債基金因此從去年8月跌破1兆元大關,12月再跌破9,000億元關卡;新興市場債也縮減不少。
反觀股票型基金,因全球股市漲跌互見,全年規模僅微幅滑落0.1%,可說是維持平盤。
從風險性資產抽離的資金明顯轉入保守型商品,貨幣型和平衡型基金逆勢成長,當中包含新型態的多重資產基金。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分析,因市場波動過大,投資人重押單一資產恐蒙受損失,但又有收益需求,使得訴求多元收益來源、分散資產布局的平衡型和多重資產基金受青睞。
展望今年,摩根策略總報酬基金經理人艾略特(James Elliot)認為,2016年市場波動程度比起去年更加劇烈,指數漲跌動輒超過3%已成常態,VIX恐慌指數也維持30左右的相對高檔,凸顯市場信心薄弱,在這種環境下,能達到資產靈活配置的平衡型基金可望持續成長。
艾略特並強調,近來資產價格雖然反應激烈,但投資人不須急著大幅調整手上持股,而應考量市場多空機會並存,在市場波動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宜採取多元分散、注重穩健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