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3-06 10:41

〈類主權基金設置〉3大疑慮 不是好藥方

本帖最後由 實力 於 16-03-06 10:42 編輯
〈類主權基金設置〉3大疑慮 不是好藥方
2016-03-06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新政府規劃設立「類主權基金」,有學者提出多項疑慮,包括公平性(如何選擇產業與分配)、爭議性(公家與民間合組必然多所爭議)及風險性(投資失敗機率高),學者建議,強化現有的國發基金機制即可,「類主權基金」會很棘手。
<*> 新政府規劃設立「類主權基金」,學者提出多項疑慮,並建議,強化現有的國發基金機制即可。(資料照)
新政府擬成立「類主權基金」,由國家扮演點火角色,以強化我國產業競爭力,對抗中國紅色供應鏈;不過,部分學者對此政策提出不少疑慮。
主權基金投資績效比民間差
淡江大學產經所教授許松根表示,當前台灣經濟問題很嚴重,讓即將接手的蔡英文政府面臨很大挑戰,但類主權基金或國家級投資基金,絕對不是一帖好的藥方。他直言,全世界的主權基金,有幾個是真正有績效?由公部門主導的投資怎麼可能比民間好?
許松根指出,很多人拿新加坡的淡馬錫控股公司做例子,但兩國國情相差甚遠,如果台灣也這麼做,馬上會被攻擊是「黑箱」,甚至還會遭到攻擊有圖利特定財團之虞。
「現在就已經有國發基金,只要充分發揮這個機制就很足夠了。」許松根說,提高產業競爭力,政府應該只要扮演「協助」的角色,民間做的一定會比公部門更好,現在就有國發基金可以運用,融資方面也有很多公股銀行,不怕沒有資金。
一位曾在民進黨政府任職的學者也認為,以鴻夏戀為例,若為了取得關鍵技術,類主權基金買下夏普,然後呢?關鍵技術要給誰?況且,主權基金跟民間綁在一起,成員更加複雜,政府公信力與清廉度又不像新加坡受到民眾信任,未來一定會引發許多爭議。
官商勾結、財團牟利問題大
這位學者指出,其他問題包括:民間企業若加入類主權基金,成為國家隊,外界會質疑,可以享有什麼特權?如果不願加入又有何影響?他認為,台灣社會很在意官商勾結、財團牟利等問題,類主權基金很難切割清楚,未來必然飽受批評與攻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