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2025-09-17 06:31
據《MarketWatch》周二 (16 日) 報導,蘋果 (
AAPL-US) 近來始終擺脫不了「人工智慧 (AI) 落後者」形象,今年股價下跌逾 2%,與多數科技股大漲的走勢形成對比。不過,Bernstein 分析師 Mark Newman 認為,對有耐心的投資人來說,這正蘊藏著龐大機會。
蘋果執行長庫克(圖:Shutterstock)
他開始追蹤蘋果股票,給予跑贏大盤 (Outperform) 評級,並設定目標價在 290 美元──理由正是 AI。
Newman 表示,他看好「IT 硬體長期具有顯著上漲空間」,其中蘋果將成為 AI 革命中最大的硬體受益者,因為公司正朝「裝置端 AI」(on-device AI) 發展。
「裝置端 AI」是指直接在 iPhone 或 Mac 上處理 AI 任務,而無需將數據傳送至雲端伺服器。這類技術能發揮蘋果在資安與隱私上的優勢,同時提供更快的數據處理。隨著 AI 模型快速進步,未來有望縮小到能安裝在裝置中,執行代理式任務。例如,用戶可透過 Siri 叫車。
雖然部分投資人抱怨蘋果缺乏「殺手級應用程式」且延遲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但 Newman 認為,蘋果有本錢花時間開發 AI。
科技大變革雖可能帶來顛覆,但蘋果仍有機會透過全新產品型態重塑自我,繼續引領產業。Newman 在周一收盤後發布的報告中指出,硬體廠商正嘗試各種新興產品型態,例如眼鏡、頭戴裝置、摺疊手機與筆電、以及戒指。蘋果的成功將取決於是否能將 AI 技術整合進簡單易用且便利的裝置中。
此外,隨著 Alphabet(
GOOGL-US) 旗下 Google 反壟斷案告一段落,蘋果的一項「關鍵風險」也已消除。Newman 指出,蘋果仍能與 Google 維持分潤協議,這對股價前景是利多,因服務收入已成為蘋果成長的重要動能。
當然,AI 轉型並非沒有風險,Newman 提醒,執行不力可能成為蘋果未來最大的絆腳石。
不過,與 Android 用戶相比,蘋果用戶對 AI 功能的敏感度似乎較低,這意味著即便蘋果並非首個推出裝置端 AI 的公司,其「仍有時間複製或收購類似功能,避免在市場地位真正受到威脅前失去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