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7-07 15:20
麥肯錫:大陸經濟利潤80%流向金融業 很不健康
2016-07-07 15:15 經濟日報 記者杜宗熹
國際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最新一份研究報告估計,中國金融行業的收益,占到大陸經濟整體經濟收益的超過80%。如此高度集中於金融業並不健康,有損經濟發展。相較之下,美國只占約20%。
財新網報導,在麥肯錫這份題為《中國的選擇:抓住5萬億美元的生產力機遇》的報告終顯示,在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前的四年中,大陸金融服務業的經濟收益還較低。而在金融海嘯爆發後的四年,比例則大幅攀升。而同時期中,美國金融服務業的經濟收益比例,還略微減少。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聯席主席、該報告首作者華強森(Jonathan Woetzel)指出,目前大陸經濟80%左右的經濟收益,都是在金融業,這一比例在全球可能是最高的。而美國的這一比例,只在20%左右。
對於整個經濟體來說,基本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稅。華強森說,每個人都要付這個稅,付給金融行業。
報告認為,在2012年到2014年間,大陸金融服務業的經濟利潤占比進一步攀升;美國金融服務業的經濟利潤,則回到正成長範圍。
這對中美兩國經濟利潤的測算,是基於超過3,500家大陸上市公司,其營收相當於大陸2015年國民生產毛額(GDP)總量的55%,以及7,000家美國上市公司,營收相當於美國2015年GDP總量的85%,估算而來。
華強森表示,大陸金融業的經濟利潤那麼高,不是因為他們有競爭優勢。事實上,大陸的金融業跟國外的金融業效率差距非常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金融業是受保護的,不管是從書面政策、還是從實際情況來說,進入這個行業有很多障礙。
現在大陸的經濟收益,大部分集中在金融業,肯定不是那麼健康,對整體經濟運行會有影響。
對於銀行業面臨的壞賬問題,報告分析,大陸官方有能力出資拯救銀行業,但拖延行動將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該報告假設銀行繼續向低效、高風險企業放貸,且企業表現持續惡化,估計了該情境下3年內資本結構調整的要求,來預估銀行業可能面臨的代價。
在該報告的條件預設下,大陸銀行業的壞賬率將增至15%,包括影子銀行業務在內,潛在貸款損失總額,會從人民幣3.9兆元(約新台幣19.5兆元)增至人民幣11.5兆元(約新台幣57.5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