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02:00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1世紀流行病毒變化愈演愈烈,再加上今年起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疫苗產業正走向多樣化、區域化、及變化快速等三大趨勢,當國際大廠葛蘭素史克(GSK)、賽諾菲(Sanofi)、輝瑞(Pfizer)以及默克(Merck)供給處於疲於奔命時,我政府應加大力道支持本土疫苗產業的茁壯。
在多樣化方面,前副總統、公衛專家陳建仁日前在演講中表示,受到高度全球化、人口快速增加、土地過度開發、環境汙染、全球暖化、性開放、病原演化及藥物濫用等多種因素,21世紀人類面臨的挑戰,是世界各地隨時冒出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
針對區域化的趨勢,許多傳染病包括伊波拉病毒、腸病毒、登革熱等疫情並未出現全球性大流行,而是在特定地區爆發,在市場需求受限的前提下,這些區域性傳染病對於國際大廠而言,往往缺乏開發誘因。
在快速變化方面,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興起,各國公衛專家都在研究疫情的演變,但在疫情被有效控制之前,卻意外吹起了全球各地流感疫苗接種熱,這股接種熱潮讓許多疫苗廠措手不及,來不及供應足量流感疫苗給民眾。
以台灣為例,過去流感疫苗採購,除本土國光生
(4142)之外,絕大多數是向GSK及Sanofi兩國際大廠採購。但若疫情變化更快速,大廠面對台灣較小的市場規模,恐怕不會優先供應來台灣。對此,政府應修改長期以來「內外兼顧」的疫苗採購策略,在保障本土業者成本的前提下,扶植本土疫苗廠更加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