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9-26 08:33

大陸若打擊「不可靠企業」 恐弊大於利

中國大陸有意推出針對美國科技公司的「不可靠實體」清單,納入清單的公司將被限制或禁止從事與大陸有關的進出口活動以及在大陸投資。彭博資訊專欄作家高燦鳴(Tom Culpan)認為,陸方此舉在強硬派看來或許不錯,實則弊大於利,最終可能暴露大陸的「世界買家」地位,不如原先所想的那麼重要。
中國商務部已宣布,「不可靠實體」清單的擬定接近完成;但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份名單是否公布,以及是否在11月美國大選前出爐,目前仍未定案。這也顯示,北京對於動用這類工具相當謹慎,因為此類工具對大陸造成的傷害大於對美國的衝擊。

高燦鳴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科技強國夢,讓大陸更加依賴可能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此外,一些公司的技術已被大陸掌握,他們也已開始降低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因此,即使北京決定打擊「不可靠企業」,威力都會打折扣。

據傳,華為的競爭對手思科(Cisco)可能被列入黑名單。但思科去年在大陸的銷售額下降16%,而FactSet的數據則顯示,大陸市場營收僅占思科總營收的3.3%,遠低於英特爾的27%和高通的46.4%。(延伸閱讀:會員專屬/華為禁令生效後的世界變什麼樣?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些數據固然反映大陸市場對這些公司的重要性,同時也顯示了這些企業對大陸的重要性。把這些企業列入黑名單或許會危及他們的存續,但對大陸的傷害仍可能遠大於對美國的傷害,尤其是如果美國對大陸的「不可靠實體」清單採取更廣泛的回應。

例如,聯發科(2454)可能在高通受到限制的情況下,提高在大陸市場的市占率,但聯發科仍需依賴使用美國晶片生產設備的台積電(2330),生產晶片。

高燦鳴指出,大陸「不可靠實體」清單的美國科技公司大致分為三類,一種是早已被禁的公司,如臉書、Google;第二種是非常重要,且大陸目前仍無法割捨的公司,如英特爾、高通和微軟;第三類則是蘋果公司。

高燦鳴推測,大陸可能會向蘋果公司揮刀;沒有iPhone和Mac,依然有許多替代產品;然而,蘋果已在大陸投入大量的人力和零組件投資,封殺蘋果將衝擊數百萬大陸勞工的生計,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對北京當局來說,最棘手的領域莫過於半導體。大陸需要美國晶片的事實,對北京來說是個劣勢;川普政府也非常明白這一點,最明顯的舉動就是切斷對華為的晶片供應。但對大陸而言,若為了報復而封殺美國晶片公司,可能徒勞一場。

過去20年來,大陸大量複製美國技術,卻產生意料之外的副作用:技術已被抄襲的美企,不再受大陸威脅;技術尚未被取代的美企,大陸也無法將他們趕走。

高燦鳴表示,大陸或許能把某一家美企其列入黑名單,以微小的成本發揮殺雞儆猴的作用;但北京需仔細衡量,如果在美國大選前出手,是否反而幫了川普一把。即便等到美國下一任總統人出爐後才行動,或許能在短期內展現實力,但更可能暴露大陸自身的弱勢。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